如何準確評估車輛的貶值程度?
想要準確評估車輛的貶值程度,有不少方法。
先看年限和公里數,通常每年有 10%到 18%的折舊率,公里數以 2 萬為一個單位。車況好、沒出過事故、保有量大的車貶值率低,按最低折舊算。
重置成本法也常用,就是重新買一輛新的被評估車的成本減去評估車貶值后的價格。一般一輛車一年之內二手車價比新車損失 20%左右,一年后每年折價 10%。
現行估價法是以同款式、同年份、同使用期限的車在二手車市場的平均價為基礎,再考慮評估車的現時技術狀況評定系數,平均價乘系數得出車價。
平均年限法每年折舊額等于原值除以預計使用年限,比如 10 萬元的車預計用 10 年,每年折舊 1 萬元。還有“4321 法”“54321 法”等。“4321 法”是第 4 年消耗設備總價值的 1/10,“54321 法”對家用車更實用,一輛車有效壽命 30 萬公里,分 5 個區間,每個區間 6 萬公里,每個區間價值是新車價的 1/15。
網絡平臺估價法輸入年限等信息能出結果,但準確性不一定。估價時要考慮車況,按時保養、沒事故、駕駛習慣好的車價格高。還得看市場行情,熱門車車況好價格有優勢,冷門車要小心。
另外,車輛外觀、內部設施、機械狀況、車況歷史都得檢查。交通事故導致車輛貶值,要確定賠償金額,先判斷車輛減值是不是被告直接造成的。只有車輛損失和事故有直接因果關系,車主才能要求全額或部分賠償。法官會根據事故責任劃分,以及車輛損壞程度和功能喪失評估損失。事故嚴重性、車輛新舊程度、價格、使用頻率等都對貶值程度有影響。
新車或高價車折舊大,使用頻繁或老舊車可能因修理有新價值,導致貶值程度不同。評估要公正考慮這些因素,管理部門要依據法規制定車輛損壞等級認定標準和賠償上限,由專業鑒定機構用科學方法執行,確保結果客觀合法真實。
申請貶值的車輛,比如剛出廠的全新車輛、購買使用年限在 3 年以內或成新率在八成以上的車輛、損壞嚴重的車輛,可主張車輛貶值損失。申請車輛貶值損失鑒定,一般在車輛修理完畢后,根據修復情況進行。有爭議時,別在起訴前自行委托鑒定,最好起訴到法院后,由法院委托鑒定機構鑒定。
車輛貶值有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實體性貶值也稱有形損耗,是車輛在存放和使用中,因物理和化學原因導致的價值損耗,確定實體性貶值要依據新舊程度,包括車輛外觀、內部構件或部件的損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