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的安全性能如何保障
奔馳的安全性能通過多種方式得以保障。
在被動安全方面,以奔馳 S 級為例,其車身結構安全有保障。當側方來車碰撞難以避免時,智能魔術車身系統會迅速抬高車身,用堅硬底盤承受撞擊,保證駕駛艙完整,減少乘員傷害。車頭、車尾布置吸能區,采用鋼鋁混合結構,合理吸能緩解撞擊力,實現軟硬結合、以柔克剛。車內氣囊方面,奔馳 S 首創后排正向安全氣囊,藏于前排座椅內,發生撞擊時能更好地接住后排乘員。奔馳 E 級 W213 改進安全帶設計,1968 年首次推出三點式安全帶,1973 年成為所有車型標準裝備,之后不斷改進,如增強安全帶幾何形狀、固定下部安裝點等。1970 年代初,奔馳發明安全帶預緊器,發生碰撞時迅速拉緊安全帶。1980 年代末安全氣囊投入批量生產,能根據碰撞嚴重程度自適應充氣。1990 年代中期,奔馳開發安全帶限力器,減少乘員約束力。1995 年和 1998 年分別采用側氣囊和簾式安全氣囊,加強側面碰撞保護。還有 PRE-SAFE 預防性系統,能預測事故,啟動安全帶收緊等預防性措施。
在主動安全方面,奔馳見解獨到。2021 年成為全球首個獲得 L3 級國際認證的車企,2022 年在德國推出 L3 級自動駕駛輔助,其 DRIVE PILOT 系統在控制權歸屬上有更詳細劃分。此外,奔馳在安全技術研發上投入巨大,不斷優化車輛結構設計,提高車身強度和抗碰撞能力。配備先進動力系統,確保行駛穩定性和可控性。車內裝配各種智能輔助系統,如人臉識別、操作記錄等。
奔馳還通過事故研究來提升安全性能,1959 年進行系統碰撞測試,1969 年成立事故研究中心,研究超過 5000 起事故。每年在車輛安全技術中心進行大量碰撞測試,利用高速攝像機等設備記錄,模擬各種碰撞情況。事故調查和重建工作不斷改進,用 3D 激光掃描儀等新技術。奔馳通過研究事故,獲得開發新安全系統所需知識,保持技術優勢,降低乘車受傷風險。
奔馳還積極推動兒童交通安全,舉辦“小孩說話也管用”活動,鼓勵兒童提出建議并推動落地。
總之,奔馳通過多方面努力全方位保障安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