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器是如何實現工作的
差速器是汽車驅動系統中的重要部件,其工作原理并不復雜。
汽車轉彎時,內側車輪和外側車輪的轉彎半徑不同,外側車輪的轉彎半徑大于內側車輪,這就要求外側車輪轉速高于內側車輪。為實現這一要求,差速器發揮了關鍵作用。
差速器由行星齒輪、行星輪架(差速器殼)、半軸齒輪等零件組成。發動機的動力經傳動軸進入差速器,直接驅動行星輪架,再由行星輪帶動左、右兩條半軸,分別驅動左、右車輪。
當汽車直線行駛時,行星齒輪相當于一個等臂杠桿,不自轉,只隨行星齒輪軸及差速器殼一起公轉,兩半軸無轉速差,差速器不起差速作用,此時 R1 =R2=Ro,且 R1 +R2=2Ro。
而當汽車轉彎行駛時,行星齒輪除公轉外還繞行星齒輪軸自轉,半軸齒輪 1 的轉速加快,半軸齒輪 2 的轉速減慢,即半軸齒輪 1 轉速的增加量等于半軸齒輪 2 轉速的減小量,此時 R1=Ro+△R,R2=Ro-△R,且 R1 +R2=2Ro。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是兩個車輪轉動時產生兩個方向相反的扭矩,通過半軸傳遞到半軸齒上,迫使行星齒產生自轉,使內側半軸齒轉速減慢,而外側加快,從而讓兩側的車輪的轉速實現差異化。
需要注意的是,前輪和后輪行駛的距離不同。差速器雖能滿足汽車轉彎時兩側車輪轉速不同的要求,但也存在問題,比如當一個輪子阻力較大時,輸出動力會全部集中在另一個輪子上,導致一個輪子空轉。這時就需要 ESP 車身電子穩定系統和限滑差速器(LSD)。
在差速器的維護方面,常見的損壞包括行星齒輪自然磨損、齒輪損壞、十字軸磨損等。檢查差速器時,應按規定扭矩擰緊差速器左右殼體的固定螺栓,然后用手轉動半軸齒輪,應能自由轉動。用測隙規測量半軸齒輪與差速器殼之間的間隙,應在 0.3 ~ 0.6 毫米,最大不超過 1 毫米,分別從四個窗口測量,誤差不超過 0.20 毫米。行星齒輪和半軸齒輪之間的嚙合間隙可通過增減墊圈厚度調節,調整后要保證半軸齒輪大端面的圓弧面與四個行星齒輪背面的圓弧面相匹配,并在同一球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