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轎車在低溫環境下性能如何?
新能源轎車在低溫環境下性能會受到影響。
在低溫干地條件下,測試車型百公里加速平均成績為 6.74 秒,制動距離平均為 37.7 米;極寒干地條件下,百公里加速時間提升為 7.47 秒,制動距離 44.9 米。
像比亞迪海豹 2023 款四驅版車型,工信部續航里程為 650km,冬測實際續航 327.2km,達成率為 50.34%。極狐 阿爾法 S 工信部續航 735km,實測為 368.8km,達成率為 50.18%。
在極寒環境下,能有這樣的表現已很不錯。
新能源轎車在低溫環境下性能受影響的原因主要有:電池性能下降,活性降低,充電速度變慢,續航里程減少,比如溫度從 25℃下降到-20℃時,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會下降約 40%;空調耗能增加,消耗更多電能來維持車內溫度,進一步降低續航;充電速度變慢,電池化學反應速度變慢,導致充電效率降低。
面對這些問題,車企有應對措施。比如比亞迪自研的脈沖自加熱技術,在零下 20℃的條件下,能夠保持高效率充電,騰勢 N7 首次搭載此技術,實現充電時升溫、駐車時升溫、行車時升溫全場景溫控,滿充時間縮短 35%。還有 iTAC 智能扭矩控制系統,通過精確預測整車狀態變化趨勢,動態調整前后軸動力分配,提升整車加速性、舒適性和操控性。另外,DMO 越野專用混動架構,即便在極寒環境下,也能有持續高性能動力輸出。
消費者選擇新能源轎車時,不用過于糾結測試成績,實際用車環境與測試有別。北方不少地區冬季低溫不像測試那么低,受影響較小。若在意低溫影響或在東北地區,可考慮冬季用車問題或從高端車型中選購。比如定位和售價高的車型,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或減輕極寒溫度的影響,像騰勢 D9、極氪 001、蔚來家族等。但國產新能源車型整體表現優于外資品牌,像極氪 001、比亞迪漢、蔚來 ES6 的測試成績,就比寶馬 i5 和奔馳 E300 插混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