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剎和?碟剎那個好?
大家好!
上次跟大家討論的是制動系統中的制動液這個話題,這次我們來討論一下制動系統的其他部分。
1、制動系統的分類
眾所周知,大部分摩托車上都有兩種制動系統,即鼓式制動系統和盤式制動系統,即俗稱的鼓式制動器和盤式制動器。
估計大家都覺得鼓剎不如碟剎吧?好吧,如果我們定義“好”,我個人認為兩者各有千秋。
2.鼓式制動器和盤式制動器
鼓式制動器
從制動力的角度來看,在同等條件下,鼓式制動器的制動力要比盤式制動器大很多,但這并不是因為鼓式制動器的技術含量高,而是因為其本身的結構。
因長得像鼓,故名“鼓沙”。
制動鼓與輪轂固定在一起,制動鼓內有兩組制動蹄。當剎車桿被夾住或踩下時,連桿機構將騎車人施加的力傳遞給剎車蹄,使其膨脹向外擠壓,將剎車蹄壓在剎車鼓上。
這時,制動鼓與制動蹄之間就會產生強烈的摩擦,從而達到制動的效果。
鼓式制動器獨特的結構特點在制動過程中會產生制動力放大的過程,而這種放大能力來自于車輛本身的運行。
制動蹄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盤上,不隨制動鼓一起轉動,否則制動力無從談起。但在制動過程中,制動器的摩擦力會帶動制動蹄片,形成沿制動鼓轉動方向一起轉動的趨勢,從而引起制動蹄片的相對扭轉變形,而這種扭轉變形會產生一個反作用力,使閘瓦更緊地擠在制動鼓上,從而恰好增加了制動力,同時也產生了制動力的放大。
它類似于自行車上的制動系統。當踩下剎車手柄時,橡膠塊與鋼圈摩擦產生制動力,橡膠塊因反作用力產生的相對變形進一步有助于其制動力。
盤式制動器
與鼓式制動器相比,這種結構散熱更快,重量更輕,結構更簡單,調整和維護也更方便。在高負荷下,在“密閉空間”環境下,具有比鼓式制動器更好的耐高溫性能和更好的制動效果。更穩定,更適合高負荷、激進的駕駛風格,而且不怕泥漿和水的侵襲,在冬季和惡劣的路況下行駛,比鼓剎更容易讓騎手在更短的時間內停下馬。
盤式制動器,繼鼓式制動器誕生后,顧名思義,形似圓盤,故名。
它必須依靠真空助力器進行制動。區別于鼓剎的“密室”結構,我們可以直接看到碟剎的制動部件。正常情況下,制動鉗懸掛在制動盤上,兩者之間沒有摩擦。
當我們擠壓或踩剎車桿時,液壓裝置將這個力傳遞給剎車鉗,使剎車鉗緊緊夾住剎車盤,剎車盤與剎車鉗之間的摩擦力產生摩擦力,所以從而達到制動的目的。
這種制動裝置本身不能產生放大力,因此僅靠人自身的力量是不足以獲得有效制動力的。它必須有真空助力器輔助才能產生足夠的制動力。
3、鼓式制動器和盤式制動器的優缺點
鼓式制動器,可靠性高,制動力比較強,無可非議,但由于是密閉空間,散熱不是很好。長時間或高強度制動后,會形成“熱“失效””現象,是制動性能的殺手。
此外,由于散熱性能差,制動時會積聚大量熱量,制動蹄和鼓體在高溫影響下容易變形,從而削弱制動性能。
比較難清理的剎車灰塵也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剎車摩擦時產生的所有鐵屑都會留在“密室”中,進一步降低其剎車效率。因此,對于主打高強度、高性能的車型來說,前后碟剎尤為必要。
盤式剎車,“散熱快、重量輕、結構簡單”等等,除了上面提到的,盤式剎車在制動線性方面也明顯優于鼓式剎車,剎車時騎手會感覺到全身.過程非常順暢,還可以配合電控系統實現對車輛的主動安全控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ABS”。
另外,剎車盤的材質也是一門學問。例如在MotoGP賽事中,使用的剎車盤就是碳陶瓷復合材料。有時您會看到前制動盤發紅光。這是因為剎車時產生的高熱導致碳離子燃燒,燃燒的碳離子可以帶走大量熱量,有助于提高散熱性能。
缺點是成本比較高,無論是制造成本還是使用后的維護成本,畢竟要考慮經濟因素。
從這一點來看,鼓式制動器和盤式制動器的優缺點是不同的。目前在一些復古和越野車型上,依然采用前盤后鼓的制動形式,這也不無道理。鼓剎在制動力上并不弱于碟剎,所以滿足部分車型的制動需求是沒有問題的。
另外,作為制動系統,主要的制動力體現在前輪上,前輪采用盤式制動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盤式制動器的優勢。
后部的鼓式制動器正是滿足這些汽車的特殊需求的東西,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也就不足為奇了。
碟剎的成本雖然高,但是就其本身的價值而言,我個人認為這筆錢真的不值錢。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