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需要高水平產業園
智能網聯汽車涵蓋了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汽車、交通運輸和新能源等多個產業,可望成為帶動我國多個領域科技創新的關鍵動力,因而成為我國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同時,發展智能網聯汽車需要多方參與,聚合發展。因此,建設高水平的產業園區,幫助產業相關企業相互協作整合,形成產業協同,成為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必要條件。
在不久前,中關村環保園智能網聯汽車創新論壇成功舉辦。國內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相關專家和企業齊聚海淀中關村環保園,共同探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創新發展趨勢。業內人士表示,這是海淀區發揮產業園的聚合優勢,整合資源以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具體表現。
在論壇活動中,與會專家對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方向表達了基本一致的觀點。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秘書長張永偉先生表示,中國智能+網聯+車協同的產業發展路線,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張毅教授也提出,車路協同將成為未來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關鍵方向。
這是基于對中國的基本產業優勢做出的判斷,也更符合中國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實際。但車路協同的發展方向,比單純發展無人駕駛汽車的行業跨度更大,需要更多的行業和企業參與協作。張永偉先生即在演講中強調,未來中國智能網聯企業,需要對智能化道路的道路網、基于5G網絡的車聯通訊網和對應的位置網和內容服務,形成道路網+車聯網+位置網的三大基礎設施,這至少涉及十余個行業中上百家企業,以及數十家第三方機構的配合協作。
如果缺乏協調,各自為戰,則意味著巨大的資源浪費。尤其是當下與世界處于同一起跑線的機遇期,絕不容錯失。而如此復雜的相互配合,又無前人經驗可借鑒,這在中國產業發展中并無先例。這顯然需要更高級別的頂層設計,以促成科研機構、行業智庫、不同行業企業的協調配合。
而海淀區已經基于在科研和產業資源上的優勢,以產業園區為落地載體,形成了相互協作、資源共享的工作機制。在此次論壇活動中,海淀區副區長李俊杰表示,海淀區在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智能網聯等多個方面有著良好的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擁有一批源頭創新的高校院所,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匯聚一批全球頂尖的科研產業領軍人才和創新人才,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原始創新能力支撐。
目前,海淀區已在中關村環保園建設自動駕駛示范應用場景,一期項目已于10月底以前完成建設。示范應用項目突出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協同創新。園區同時部署了LTE-V、EUHT兩種標準的車路協同設備。千方科技、新岸線等多家企業在園區中建設部署了車聯網設施、仙途科技智行者的無人清掃車、京東和白犀牛的低速無人配送車、東風5G自動駕駛小巴等多家企業的智能網聯汽車已經在園區內開始測試。后續,英特爾研究院、地平線將參與園區智能感知、邊緣技術等技術測試與應用。啟明星辰和神州綠盟將參加車聯網安全防護的技術測試。中關村環保園示范項目即為為創新企業提供了基礎創新和示范應用的土壤,也增進了不同產業企業的協同發展,從而獲得了1+1大于2的發展速度,以推動海淀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協同快速進步。
正因為有了彼此協同的頂層設計和科技園區的“鋪路搭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協作和測試空間,并持續吸引著整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聚集在一起,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產業協同”。
顯然,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而言,產業園已經不只是一片提供辦公和測試環境的場地,更重要的是具有資源整合和服務能力的協作平臺。這種高水平的產業園區,將是相關企業發展的加速器,也是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推動力量,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