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 2.0》在京發布
11月11日,清華大學教授、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李克強在2020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開幕式上就《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 2.0》(以下簡稱“《技術路線圖 2.0》”)編制背景和主要內容進行了發布。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1.0》自2016年發布以來,在支撐政府行業管理、引領產業技術創新及引導社會資源集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19年5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組織修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適時組織行業力量啟動《技術路線圖2.0》修訂工作,得到了行業內眾多企業和專家的高度關注與廣泛參與。《技術路線圖2.0》修訂工作由李克強教授擔任組長,由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秘書長公維潔、許艷華、吉林大學教授高振海、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公安部交通科學研究所所長孫正良、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岑晏青、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研發總院原副院長李豐軍、吉利汽車研究院(寧波)有限公司原總工程師劉衛國、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產品規劃及新技術研究院院長楊冬生、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總監胡灝等行業專家擔任副組長。通過聯合行業力量,共同梳理關鍵技術架構、組建編制團隊,形成3個應用組和15個專題組,結合行業內百余家單位、三百余位專家的寶貴智慧,按照不同領域方向共同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發展路徑研究。
《技術路線圖2.0》系統梳理、更新、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的定義、技術架構和智能化網聯化分級,分析了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發展現狀和未來演進趨勢,對《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1.0》實現程度和實施效果進行了評估。在此基礎上,研究了面向2035年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發展的總體目標、愿景、里程碑與發展路徑,提出創新發展需求,以期為我國汽車產業緊抓歷史機遇、加速轉型升級、支撐制造強國建設、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指明發展方向,提供決策參考。
發布會上,李克強教授圍繞“編制背景及過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現狀與技術進展”“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愿景、目標及里程碑”“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四部分內容做出了介紹與解讀。
下文將對《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 2.0》部分核心內容進行介紹。
核心內容1:“三橫兩縱”關鍵技術架構
智能網聯汽車涉及整車零部件、信息通信、智能交通、地圖定位等多領域技術,將技術架構劃分為“三橫兩縱”技術架構。“三橫”指車輛關鍵技術、信息交互關鍵技術與基礎支撐關鍵技術。“兩縱”指支撐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車載平臺與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包括交通設施、通信網絡、大數據平臺、定位基站等,將逐步向數字化、智能化、網聯化和軟件化方向升級,支撐智能網聯汽車發展。
智能網聯汽車“三橫兩縱”關鍵技術架構
核心內容2: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愿景和總體目標
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愿景是實現汽車強國偉大目標,使汽車社會朝著有益于文明進步、可持續軌道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無限向往的需要。體現在安全、效率、節能減排、舒適和便捷、人性化等方面。
到2035年,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和產業體系全面建成、產業生態健全完善,整車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網聯式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大規模應用。由于采用智能化和網聯化技術,駕乘安全性和舒適性顯著提高,交通事故和人員傷亡數量大幅降低,交通出行和物流運輸效率顯著提升,道路交通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有效降低。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核心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有效助推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經濟重構和安全、高效、綠色的汽車社會文明形成,促進建設世界汽車強國的戰略目標實現。
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總體目標
在頂層設計方面,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戰略形成,并逐漸成為國際汽車發展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政策法規體系、技術標準體系、產品安全體系、運行監管體系建成并不斷完善。汽車與交通、信息通信等產業相互賦能、協同發展,新型產業生態體系形成,智能網聯汽車、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在技術和產品創新能力方面,研發體系、生產配套體系、創新產業鏈體系形成并持續優化。擁有世界排名前十的供應商企業1-2家,中國品牌智能網聯汽車以及核心零部件國際競爭力增強。“人-車-路-云”高度協同,通信網絡、道路交通、地圖定位等智能化基礎設施覆蓋度高。
在市場應用方面,PA、CA級智能網聯汽車滲透率持續增加,2025年達50%,2030年超過70%。C-V2X終端的新車裝配率2025年達50%,2030年基本普及,網聯協同感知、協同決策與控制功能不斷應用,車輛與其他交通參與者互聯互通。高度自動駕駛車輛2025年首先在特定場景和限定區域實現商業化應用,并不斷擴大運行范圍。
核心內容3:智能網聯汽車發展里程碑
《技術路線圖2.0》圍繞乘用車、貨運車輛、客運車輛,制定分階段發展目標與里程碑。
智能網聯乘用車發展里程碑
智能網聯乘用車發展里程碑
備注:路線圖所研究的智能網聯乘用車為轎車,其功能包括城市道路自動駕駛、停車場自動駕駛等。
2025年左右,CA級自動駕駛乘用車技術的規模化應用,HA級自動駕駛乘用車技術開始進入市場。
2030年左右,HA級自動駕駛乘用車技術的規模化應用,典型應用場景包括城郊道路、高速公路以及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的城市道路。
2035年以后,FA級自動駕駛乘用車開始應用。
(2)智能網聯貨運車輛發展里程碑
智能網聯貨運車輛發展里程碑
備注:路線圖所研究的智能網聯貨運車輛包括中型、大型貨車,以及目前在特定區域示范應用的新型物流配送車輛。
2025年左右,高速場景DA、PA級自動駕駛技術規模化應用,CA級自動駕駛貨運車輛開始進入市場。限定場景HA級自動駕駛實現商業化應用,高速公路隊列行駛開始應用等。
2030年左右,城市道路HA級自動駕駛技術開始應用,高速公路HA級自動駕駛技術實現商業化應用,限定場景HA級自動駕駛、高速公路隊列行駛實現規模商業應用,典型應用場景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的城市道路。
2035年以后,FA級智能網聯貨運車輛開始應用。
(3)智能網聯客運車輛發展里程碑
智能網聯客運車輛發展里程碑
備注:路線圖所研究的智能網聯客運車輛包括用于城市公交、城際客運、社會團體等客車,以及目前在特定區域示范應用的新型通勤小巴。
2025年左右,限定場景公交車(如BRT)CA級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應用、限定場景接駁車HA級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應用。
2030年左右,HA級自動駕駛接駁車規模化應用,限定場景HA級自動駕駛公交車(BRT)商業化應用,HA級自動駕駛城市道路公交車開始進入市場。
2035年以后,實現城市道路公交車HA級自動駕駛技術規模化應用,高速公路客運車HA級自動駕駛商業化應用。隨技術發展,逐步實現全路況條件下的自動駕駛。
智能網聯汽車具有全新的產品形式,與之帶來的是創新性的商業模式與產業生態,新一代移動互聯技術,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多領域技術都已經與智能網聯汽車深度融合,將對產品發展和開發模式產生巨大影響。當前,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正處于關鍵期、攻關期,《技術路線圖 2.0》的制定將支撐政府自動駕駛產業規劃、推動行業技術創新、引導社會資源集聚,為中國汽車產業緊抓歷史機遇、加速轉型升級、支撐制造強國建設指明發展方向,提供決策參考。
下一步,編制團隊將把握產業技術發展脈搏,持續更新完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支持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實踐。同時詮釋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應對國際發展態勢,加強國際合作,提升影響力。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