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智能汽車大會聚焦全球技術創新與變革
12月4日,2020世界智能汽車大會-聚焦全球,技術創新與變革論壇在廣州正式開講。
2020年國家關于智能汽車產業的重要政策規劃集中落地,不僅指明了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更明確了發展的路徑。在國家政策和市場的推動下,智能汽車產業前景廣闊,各企業紛紛嘗試商業化量產。目前智能汽車技術基礎薄弱,頂層設計實力有待提高。企業需進行技術創新變革,提升自動駕駛、智能芯片、電池等關鍵技術,搶占制高點。本次論壇匯聚全球精英代表,重點圍繞智能汽車相關技術發展問題,進行深度交流,找尋突破發展方向。
活動現場,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公司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劉國軍,英博超算(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田鋒,合眾汽車智能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張祺,鐳亞電子創始人及執行總裁David Fattal,北京一徑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袁澤雁,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MDC營銷總監汪意革發表主題演講。Imagination 中國區市場及業務拓展總監鄭魁參與圓桌對話。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公司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劉國軍,在以《從娛樂到安全,芯片IP引領汽車智能化發展》為主題的演講中提到,汽車領域下一步往自動駕駛的方向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一個是安全,還有提供算力能否足夠支撐ADAS,或者完全自動駕駛。再一個是連接,或者是無線連接,芯片內部或者芯片與芯片之間的車內連接。把車做得非常智能,非常好,但是成本,就是理想達到了智能化,你要花多少代價?這個很重要,如果代價太高的話就不能量產。所有的智能算法要有算力的提供,算力就是非常重要的影響成本的因素。
英博超算(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田鋒在《本土中國智能駕駛產業崛起之路》演講中表示,在未來,中國更多的會是新興的產業,包括無人診所、無人商店、無人物流等等。智能駕駛,是把這些新興產業串聯起來的根本,智能駕駛起來之后對產業升級是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合眾汽車智能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張祺在《合眾汽車智能化探索與實踐》演講中講到,現在定義的車更多是基于先前的經驗和對這個市場的理解,可是一輛車的生命周期少則五年八年,多則十幾二十年,很難保證這個車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內容一定是最新的,所以應該保持開放的生態,在平臺里接入小程序,像車載K歌,車載游戲等等這些當下用戶比較期待的內容,可以持續無縫地進入到車里面。
鐳亞電子創始人及執行總裁David Fattal認為,在汽車中使用光場顯示器的一個巨大挑戰是用于中控臺,這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因為車中的每個乘客都能看到顯示器。鐳亞電子正致力于一種特殊配置,以允許3D廣角觀看,這將提升車里所有乘客的舒適感。
北京一徑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袁澤雁在《MEMS激光雷達的商業化落地》演講中講到,在汽車電子領域,尤其在激光雷達領域,車規是很多激光雷達制造商比較難以逾越的坎,機械式的肯定過不了車規的,一方面長得不好看,另一方面是可靠性,主機廠作為量產產品來講也是不能接受的。固態MEMS領域一徑自己的摸底測試已經做過了,可以給廠商一種新的選擇。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MDC營銷總監汪意革在《平臺化標準化,促進智能駕駛產業健康發展》演講中重點指出了,產業比較復雜,產業鏈比較長,華為聚焦于中間的智能駕駛計算平臺,我們秉承“平臺+生態”的模式理念,通過開放的方式,促使產業鏈的分工更精細化,同時也幫助車企培養自己的決策規控化能力,從而使得企業健康穩定地發展。
在隨后進行的圓桌對話中,各位嘉賓重點圍繞“智能汽車技術創新的突破口”進行了全面細致的交流。對話中嘉賓們談到跨界創新非常重要,未來自動駕駛的組織分工需要更加明確。從主機廠的角度來講,動力系統、控制性能有歷史的沉淀和積累,完全可以跑得更快。但類似像感知,新的算法板塊,完全有很多的其他合作伙伴能夠做得更好,像芯片、模組都有生態鏈的伙伴能夠各自往前持續進步。從宏觀層面來講,國家在頂層的架構設計上這些年做了很多部署和規劃,做了相應的指導。具體到產業和企業層面上,一定要找準各自的位置,把各自的優勢結合在一起,不需要每個部件都重復去造輪子,形成合力,一定能以更快的速度往前跑。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