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的構成 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責任
一、交通肇事罪的構成
犯罪的客體
犯罪客體是指受刑法保護但受到犯罪侵害的社會主義社會的社會關系。交通肇事罪的客體是公共交通安全。
(2)犯罪的客觀方面
犯罪的客觀方面是指犯罪活動的客觀外在表現,包括危害行為、危害結果以及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交通肇事罪的客觀方面是違反交通法規,導致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
(3)犯罪主體
犯罪主體是指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實施危害行為的自然人。交通肇事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在司法實踐中,主要是從事運輸的人。但也有一些案例,無論是專業的運輸人員,還是不正規的司機,違反交通法規,造成重大事故。比如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高速公路行人導致重大事故等等。
(4)犯罪的主觀方面
犯罪主觀方面是指行為人的罪過,包括故意和過失。交通肇事罪的主觀方面是過失,即行為人應當預見到自己行為的嚴重后果,但由于過失而沒有預見到,或者雖預見到但認為可以避免,造成嚴重后果。過失是指行為人造成嚴重后果的心理狀態。至于違反交通規則,往往是明知故犯。如果行為人對違法行為造成的嚴重后果持故意態度,則不能認定為交通肇事罪,而應按相關刑法的規定處理(如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毀壞財物罪等)。).
二、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責任
1.交通事故造成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一)飲酒、吸毒后駕駛機動車的;
(二)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的;
(三)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部件失靈的機動車;
(四)明知機動車無號牌或者報廢而駕駛的;
(五)嚴重超載行駛的;
(6)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
2.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解釋》第三條規定的所謂“交通事故后逃逸”,是指行為人具有本解釋第二條第一款、第二款第(一)項至第(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發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的行為。
這里要注意“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認定。首先,逃跑的前提是“逃避法律追究”。其次,逃逸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不應僅理解為“逃離事故現場”。對于未逃離(或未能逃離)事故現場,而是在將傷者送往醫院或等待交通管理部門處理后逃離的,也應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所謂“其他特別惡劣情節”,《解釋》第四條規定,交通事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其他特別惡劣情節”:(一)造成二人以上死亡或者五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2)六人以上死亡,負同等事故責任的;(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法賠償60萬元以上的。
3.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共享蔚來服務和換電體系 螢火蟲將于12月21日發布
- 2騰勢N9實車諜照首曝:搭載易三方技術 有望2024年底發布
- 3今晚油價再上漲!92號汽油上調0.11元/升
- 4騰勢N9官圖發布 將搭載易三方技術 提供純電和插混可選
- 5方程豹豹8將于10月12日開啟預訂 定位50萬級市場
- 6AI鷹眼視覺方案/巴黎車展公布預售價 小鵬P7+首發亮相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 | 欧美高清一区三区在线专区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 | 亚洲阿v天堂在线 | 午夜三a福利扫描 |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AV | - 2騰勢N9實車諜照首曝:搭載易三方技術 有望2024年底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