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新能源指標一年多少個
上海的小城市空特點,上海之前全面的新能源汽車綠色品牌政策本身就是一個不可持續的政策。當時上海的規模市場比較小,所以政策比較寬松,未來政策肯定會大幅收緊是必然趨勢。此外,上海對混合動力汽車和微型車的牌照政策趨于收緊,這是在上海限購的大背景下決定的。不能單純討論政策是否合理。
其他城市不會效仿,因為沒有這樣做的可能。首先,其他地方的牌照價格沒有上海貴。其次,其他城市沒有上海小。上海只有6000平方公里,幾乎是省會城市中的小城市。這很尷尬,決定了上海在政策調整上相對被動。對微型車主要在三四線城市的銷售格局基本沒有影響。
1.大城市的人口集中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率不斷提高是世界范圍內的普遍規律。人口不斷從小城市向大城市集中。這種趨勢不僅存在于發展中國家,在城市化率已經達到70%、80%的發達國家也是如此。國際上應對人口增長的普遍做法是從供給側入手,加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投入,包括建造更多的房屋,使城市能夠承載更多的人。
前段時間中國的大城市有一個趨勢,就是人口向郊區疏散。在西方國家的歷史上,所謂的郊區化過程就是在工業化過程中產生的。很多工業崗位都在郊區,與此同時,汽車的普及發生了,所以大量的人搬到了郊區。
在美國,有一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現象,那就是美國大城市的中心城區被黑人占據,犯罪率呈上升趨勢,社區環境質量呈下降趨勢,因此大量的白人家庭和中產階級以上的家庭也搬到了郊區。其實目前中國的背景很不一樣。國內一線城市開始進入金融IT等服務業階段。服務業的工作地點集中在市中心。同時,中國不存在美國中心城市生活環境惡化的問題。
在中國,工作都集中在市中心,人們都住在郊區。會變成什么樣的問題?是長途工作讓城市越來越擁堵。因此,市場成為配置資源的決定性力量。中國的趨勢是人口將回歸城市中心。
2.北京、上海等省會城市面積有限。
目前北京、上海、天津是面積壓力較大的城市。這些都是省轄市,沒有土地擴張的空間。其他副省級省會城市擴張空間巨大。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許多大中城市在不斷“成長”。為了得到足夠的土地,他們不斷“侵吞”鄰近城市的領土。特別是一些省會城市甚至拆分了自己的姐妹城市來獲得足夠的土地。
成都從解放初的29.9平方公里擴大到現在的14312平方公里,面積是原來的478倍。主要擴張事件:1983年,溫江地區被合并,10個縣被收購。簡陽市將改由成都管理。
杭州,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城市,面積16596平方公里。主要擴建事件:1952年,蕭山由紹興改為杭州,成為現在的蕭山區。淳安原屬金華地區,后改為杭州。
合肥是安徽省省會,合肥都市圈的中心城市,總面積11445平方公里。主要拓展事件:解放初期合肥只是一個小縣城。1965年由壽縣、定遠縣、肥東縣、肥西縣邊緣合并成長為豐縣,劃歸合肥。逐漸吞并了周邊的縣市。最典型的是2011年8月的“三分巢湖”,廬江縣和縣級巢湖市歸合肥市管轄。
2014年,廣州宣布行政區劃大調整:原蘿崗區、原黃埔區合并為新黃埔區,從化市、增城市“設區”,廣州的區劃由原來的“10區兩市”變為“11區”的格局。新廣州的管轄面積從3843.43平方公里增加到7434.4平方公里,市轄總面積超過上海。
3.新能源汽車普及率持續提升。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普及率越來越高。特別是在特大限購城市,新能源汽車的普及率在不斷提高,從2016年的6%提高到2021年的21%。
微型車在一二線城市有巨大的增長空。比如北京有很多老人樂,使用成本低,占地面積小,監管相對薄弱等。基本導致老人音樂泛濫。但這其實反映了一二線城市對微型車的需求確實存在。消費者需要低價便捷的出行方式,這種三米以上的車不會升級到4.6米,使用不方便。這也是微型車在未來三四線城市甚至一二線城市的發展趨勢。比如,為了應對老齡化,日本鼓勵發展微型車。中國本身也鼓勵小型車的發展,但上海的政策調整時,也做了微調權衡。
以上海為代表,2016年上海新能源汽車普及率為6%,但2020年將達到20%,較2019年大幅提升10個百分點,2021年將達到31%。
應該說上海的新能源汽車普及率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這也使得上海未來面臨著新能源汽車總量的制約。帶來總量控制的話題。
4.限制的城市新能源車主要是A級以上。
目前限購城市的新能源汽車車主以A級(4.5m)以上甚至B級電動車為主,主要是因為B級以上電動車一般屬于第二輛家用車。這些消費群體對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關注相對較少,同時要求能夠每天出行。因此,新能源汽車在限行和限行區域的表現會更加突出。
而A00級車加上A0級車在上海的總銷量只占12%左右,所以像五菱洪光在上海的銷量比較少,在北京等地區銷量也不大。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新政策對這些企業的影響是比較小的。
目前上海等限購城市仍是牌照逐漸縮水的一個特征。例如,北京今年可能不會像去年那樣再發放2萬個牌照。
由于自身條件的制約,北京、上海等新能源汽車的扶持政策越來越趨于收縮。
5.城市限購政策應該轉向擁堵費。
目前限牌城市的限牌政策已經進入相持期,沒有新的城市開始限牌。而原來限購城市的新能源汽車購買政策卻一直停滯不前,倒退不前。此類限購城市鼓勵新能源發展的政策并不完善。
隨著新能源汽車在限購城市的認可度和普及率越來越高,在北京、上海等地購買新能源汽車將更加困難。前期北京市新能源汽車指標一直沒有發布。但上海的新能源汽車增量已經逐漸超過了一定的極限。所以上海限購背景下鼓勵新能源的政策會相應收緊。
上海的收緊政策總體影響不大,最多影響全國3-5%的新能源銷量,不會導致新能源市場增長趨勢的改變。
但是,限購城市的限購政策并不利于促進消費,其自身政策也有待完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限制核心區道路擁堵程度,限購的行政手段簡單粗暴。隨著智慧城市的建設,已經形成了重圍。
未來限購城市要放開汽車限購。而是采取擁堵費等市場化措施,提高核心區的車流量,改善擁堵,改善市民消費環境。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