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有感 淺談國內道路交通現狀
【太平洋汽車網 用車頻道】最近一個星期,兩地接連發生了兩起大貨車側翻壓扁轎車的慘烈事故;我也經歷了人生中第一次親眼目睹車禍現場,還有將死者抬上車運走的過程。這些事故對于我內心的沖擊相當大。類似的新聞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一起,我們一味的去譴責那些肇事者和違章者多么沒素質已經沒有意義了。對于我們自己來說,能做好的僅僅是規矩自己的駕車行為,遠離那些不良駕駛習慣,盡可能的降低自己遭遇危險和制造事故的概率。
![]() | 體驗讀圖模式 |
● 斗志斗勇的上下班歷險記
先來說說我人生的“第一次”:那天晚上跟小伙伴們在吃晚飯,群里同事發來了一條信息,說凌塘村(我們公司附近的一條城中村,每天上下班必經之路,以教練車多而著稱)村口附近發生車禍了,教練車撞到人,可能已經死了。看到消息,我們第一反應是有沒有這么夸張啊,教練車能開多快?我回家剛好要經過那里,于是吃完飯后我便和小伙伴們一起去現場看看。
當我們來到事發路段的時候,現場已經來了幾輛警車,路段也被圍蔽了起來。當我們經過現場時,我看到了醫護人員將死者(用尸袋包裹著)抬上了車。曾經在電視上看過無數遍的畫面,突然就在我眼前發生了。雖然并不知道死者是誰,但一條人命就這么消失了,瞬間覺得好好活著比什么都重要……
實際上,這條路是廣州駕考科目三的其中一個考試路段,平時也有很多教練車在這里練習,哪怕是上下班高峰期。很多教練和學員的素質確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里經常有學員在路中央熄火后直接下車換人的情況,堵塞交通不說,而且還非常危險。這段路也經常有教練車和私家車發生剮蹭事故,但撞出人命還是頭一回。關于教練車的話題,我們此前也有寫過相關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點擊下面的圖片閱讀:
至于上面的事故原因是什么我們先不去追究了,下面先來聊聊每天斗智斗勇的上下班歷險記。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編輯部里來的那些大塊頭試駕車,盡管車鑰匙放在我這里,下班前也會將車交給其他同事開,自己選擇搭班車回家。擁堵的交通、需要與其他車的斗智斗勇、緊缺的停車位讓我對開試駕車(特別是體型較大的車)回家變得毫無興趣,遠沒有在班車上聽著MP3、小憩一會來得舒服(或許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公司有班車,可以舒服的睡覺,不用擠公交)。
當然比較好玩的車,我還是很樂意開的,不過可能會選在錯開高峰期后開著它去感受一下它所帶來的樂趣,玩盡興了再把它放回公司停車場,自己再選擇搭公交回家,第二天繼續搭班車上班。
夸張點說是斗智斗勇,想必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開車上下班的都深有體會。有的人在短暫的開車生涯里磨練出了耐心,遇到有人別車、加塞不再按喇叭閃燈宣泄不滿,而是默默踩下剎車,選擇讓行。也有人練就了一身暴脾氣,平時紳士般的舉止,在握上方向盤之后變得判若兩人,滿嘴粗話。也有人練就了過硬的“心里素質”,打方向給油壓實線卡位加塞一氣呵成,殺后車個措手不及;而面對著被他擋在后面一大串車的喇叭和指責,一點都不覺得尷尬。這是每天上班路上都在上演的“路斗大劇”,主角很多,劇情卻都一樣。
● 褒貶難分的駕照“應考”
曾經有N年沒聯系的同學問我,你干汽車的,你知道要去哪里考駕照可以包過、價格也便宜一點的嗎?遇到這種問題,我每次都強忍著將他拉黑的沖動,客氣的對他說,我也不清楚,對這方面不了解。
“應試”這個詞我不知道是褒義還是貶義,因為我們從小學、初中到高中一直都被稱為“應試教育”。但在涉及到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的駕照考試上,仍然滿滿都是應考氛圍。“車頭對準哪個點向左打滿”、“后視鏡出現哪根桿回正”這些所謂的“應試技巧”像數學公式般,被所謂的“教練”教給學員。
學員按照這些公式一次性通過了考試,興高采烈的拿到了駕照,自信滿滿的一上路就蒙了,然而馬路上復雜的環境遠遠不是教練場能比的。于是綠燈前起步頻頻熄火、不敢給油怕開太快、盯著后視鏡的來車遲遲不敢變道;來到停車場,這里刮一下,那里蹭一道。馬路殺手是怎么來的?教練場和車管所共同培養出來的。
● 在“菜鳥”面前秀優越感的“老鳥”
于是在面對路上有這么多“菜鳥”司機的時候,那些所謂的老手不在“菜鳥”面前秀一秀車技怎么才能顯示優越感呢?所以出現各種隨意變道加塞、變道不打燈、在車流中穿插、別車的壞行為,顯得他是有了多年駕齡的老鳥;然而慢慢的這些行為變成了習慣,并被新手和其他人廣泛模仿,并慢慢形成了一種壞的駕駛氛圍,最后一發不可收拾,慢慢變得見怪不怪。
● 不合理的交通規劃
造就國內目前混亂、浮躁的交通環境,除了駕駛人安全意識低、駕駛習慣不好外,交通立法者、道路規劃者等都脫不了干系。有些路段或標識模糊不清、或規劃不合理,不但容易引起堵車、甚至也容易激發車與車之間的矛盾。
以我們熟悉的掉頭車道來說,一般都設置在道路的最左側車道。然而有些路段為了方便公交車掉頭,將掉頭車道設置在最右側車道,這無可厚非。但這種特殊路段作為道路規劃者,應該設置好相應的指示標志。
然而部分這些特殊路段并沒有提前做好標志,于是當有不熟悉該路段的車乖乖走在最左側車道準備掉頭時,看到路口的車道指示標志時,才發現走錯道了,不得不壓實線、強行加塞變道到最右側車道,高峰期的擁堵就這么產生。(詳情可參考廣州中山大道華景新城BRT路段)
道路規劃者在規劃時經常是一想到就干(可參考新能源補貼政策,在各種配套設施還不完善的情況下,大力補貼新能源車,忽悠消費者購買,現在問題開始慢慢出現了,這個話題我們以后再聊),往好說是效率高,往不好說是缺乏長遠考慮。于是出現了很多不合理路段,甚至有些在修建過程中修著修著不得不取消,或重新來過,納稅人的錢就這么被浪費掉了。
相關文章:
交通局來保證不打你 那些不合理交通設施
//www.zhiyoubaobao.com/drivers/538/5385470.html
如果您想閱讀更多相關的信息,請點擊以下圖片: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