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片欣欣向榮的新能源賽道下埋葬著眾多玩家的尸骨,而如今似乎又要多一具了。

提起愛馳汽車,許多人可能并沒有太多的印象。這倒也不奇怪,畢竟,愛馳旗下一共只有兩款車型,且年銷量只有區區兩三千臺,今年前幾個月的銷量數據更是滑落到了可憐的百十來臺,沒有存在感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說起來,愛馳也算是個老玩家了。早在2016年,愛馳的團隊就已經組建,并且先后拿到過近百億的融資,其中投資方不乏騰訊、寧德時代、滴滴等知名企業。
就團隊人員來說,愛馳也不乏履歷光鮮的人物。比如說創始人付強,曾供職于大眾、奔馳、沃爾沃等知名品牌車企。還有長安的蔡建軍、上汽的谷峰都曾被愛馳納入了麾下。

除了國內市場以外,愛馳還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算是出海車企中很早的那一撥了。
然而,如今的愛馳卻爆出APP暫停服務、被經銷商與供應商追債、拖欠員工薪資,連社保都要員工自行墊付。如此看來,距離正式宣告倒下,只差一紙官方的聲明了。
按說起步并不算差的愛馳,為何卻落到了現在這般境地呢?

一方面,愛馳的產品線并不豐富,只有愛馳U5與愛馳U6兩款車型,并且均為中型SUV。
再者,兩款車型的售價也并不便宜,定價都在20萬左右。價格貴可以,但更為關鍵的是,在如此售價下,兩款車型并沒有足夠的產品亮點作為支撐。設計、續航、動力,均平平無奇。如此一來,其產品的市場表現就可想而知了。
另一方面,重金押寶甲醇燃料電池給愛馳帶來了不小的資金壓力。我們可以理解愛馳想要另辟蹊徑的想法,但想要在一條新的路子上闖出名堂,不僅需要巨大的財力與時間成本,甚至還需要一定的運勢。

要知道,即便強如豐田那般,其發展氫能源的道路走得也是無比坎坷,如今也并沒有得到主流的認可。
況且,造車是個相當燒錢的營生,盡管愛馳拿到了不少融資,但遠不夠其這樣揮霍。后來愛馳也想通過上市進一步謀求資金,然而并未成功。缺錢的問題就一直縈繞在愛馳左右。
除此之外,高層的頻繁變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愛馳的運行與發展。前文提到那幾員大將也都先后從愛馳離職。
以上的種種,最終使得愛馳走到了如今這步田地。

雷軍曾說過: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新能源汽車算是風口吧,但“摔死的豬”不計其數。除了眼下即將倒下的愛馳以外,已經有眾多新能源車企的名字永遠埋在了汽車的歷史長河中。
對于雷軍的這句話,正確的理解應該是——踩中風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讓你相對輕易地獲得成功,但并不是一定會獲得成功。
眼下的新能源汽車賽道已經經過了多輪的廝殺,能夠存活下來的車企不算多,但淘汰仍在繼續。即將倒下愛馳,不會是最后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