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ster系列是保時捷中最為親民的跑車,對保時捷來說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20世紀90年代,保時捷曾面對過一段艱難的時光,瀕臨破產邊緣。在公司最困難的時期,第一代Boxster誕生,上市即暢銷,挽救了公司的命運。接下來近距離了解下該車型系列的歷史。
保時捷Boxster系列" img_height="810" img_width="1080" inline="0" src="http://img.pcauto.com.cn/images/ttauto/2023/10/21/7290365926313509434/72e7fa63fff8406d820b147e81d8c07c~noop.image.png?x-expires=1700435409&x-signature=oCBwJZtWiEmqkHBiLp7dfunnBqI%3D">
20世紀90年代初,外部的宏觀經濟衰退與保時捷內部的經營危機共振,使其步入破產邊緣。彼時,海灣戰爭打響,石油價格暴漲。與此同時,各國為了應對高通脹不得不采取貨幣緊縮政策,導致全球經濟衰退。在宏觀經濟不景氣時,保時捷的內部也出了問題:公司旗下的928、944、968銷量慘淡,僅靠911系列以一己之力苦苦支撐。在生產方面,手工造車的方式十分落后,生產效率低、成本居高不下、利潤低。需求端的萎靡和利潤空間的壓縮讓保時捷面對雙重壓力,舉步維艱。
在此艱難時刻,保時捷改變戰略,從成本控制與研發新車型兩方面進行調整:在成本控制方面,保時捷向豐田公司請教成本控制與經營方法,學習共享部分零部件的策略,降低了成本與工時。在研發方面,公司決定打造一款價格便宜、年輕化、具有吸引力的雙座跑車贏回市場。
1993年,Boxster概念車承載著公司的厚望,于北美車展首次亮相。它的外觀參考了550 Spyder和718 RS 60 Spyder賽車,車頭與車尾兩側凸起,在視覺上形成貫穿首尾的線條,頗具運動感。由于該車型采用了共享部分零部件的策略,成本降低,因此性價比很高,售價為5萬美元左右。小巧靈動的外觀與出色的性價比兼具,吸引了年輕消費群體,受到廣泛好評。
保時捷聽聞好評后,受到鼓舞,決定盡快將其投入生產。1995年下半年開始試生產,1996年中期開始批量生產。第一代Boxster的代號為986,采用軟頂敞篷設計、中置引擎布局,重量分布近乎完美。搭載6缸水冷式水平對置發動機,馬力為204匹。1999年,優化了鑄造工藝,解決了發動機氣缸套破裂或滑動的問題。第一代Boxster總共售出164874臺,拯救了處于破產邊緣的保時捷。
2004年,保時捷的經營危機被完美解決,第一代Boxster功成身退。第二代Boxster在巴黎車展亮相,代號為987。整體外觀更加現代化,重新設計了家族式青蛙眼大燈,內飾部分的儀表盤和冷卻通風口凸顯圓形主題。汽車側面的進氣通風口變大,輪轂直徑達19寸,馬力提升至280匹。2009年發布了小改款,增加缸內燃油直噴,有效提升了發動機做工效率。馬力也有所增加,達到310匹。
2012年3月13日,第三代在日內瓦車展亮相,變化很大。保時捷對這一代的風格進行重新設計,變得更加現代化。整體外觀更加接近911系列,側面輪廓和邊緣線條更具肌肉感。軸距延長了60mm,擋風玻璃更加傾斜,車頂部分采用全新設計的電動軟篷,帶有活動頂篷廂蓋,車底則使用抗扭剛性底盤。整體采用輕量化設計,使用大量輕質合金,減重約30kg。為了進一步提高續航能力,第三代Boxster還首次配備了“航行”功能,當駕駛員松開油門后,該功能可實現斷開變速箱與發動機之間的動力傳輸,相當于手動擋空檔滑行的效果,當再次踩下油門踏板或制動踏板變速箱便會接合至當前合適擋位。
2016年發展至第四代,Boxster的故事還在繼續,不過名稱改為了718 Boxster,以此向50-60年代贏得了勒芒、Targa Florio等多項知名賽事的傳奇保時捷賽車718致敬。引入渦輪增壓,從一個自然吸氣的6缸發動機變成了一個渦輪增壓的4缸發動機。盡管失去了兩個汽缸,但718 Boxster在機械上優于上一代,性能更強,油耗更低。
如今它誕生近30年。雖然銷量不復當年,不過,它的歷史使命早已圓滿完成。目前公司內部產品矩陣有著Cayenne,Panamera,Macan系列等作為中流砥柱,不需擔心運營問題。作為一款高品質、低價位的大眾化跑車,Boxster陪伴保時捷走出低谷,是公司最大的功臣。平民跑車的定位恰好印證著,有時看似平凡的車型也能成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