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根據馬自達官方消息稱,該品牌從7月15日起只7月31日針對部分車型推出限時優惠活動,其中涉及馬自達CX-5、馬自達3 昂克賽拉、馬自達CX-50行也以及馬自達CX-30,最高可享30000元的置換補貼,其目的在于獲得更高的銷量。

回顧一下上述幾款馬自達的6月銷量,最高的馬自達3 昂克賽拉銷量為2998輛,馬自達CX-5位列第二銷量為1755輛,馬自達CX-50行也銷量不過千,為625輛,馬自達CX-30更是慘淡,僅有157輛。

馬自達如今這樣的處境或許就是合資車企在國內的一個縮影。6月,長安馬自達的銷量同比下跌25.31%,放在馬自達鼎盛時期或許這只是一家4S店的銷量數據,可是時過境遷,如今這個數字,已經是馬自達在全國能達到的極限了。

究其原因,馬自達落得如此境地主要還是因為產品力不足以吸引消費者,馬自達依然堅持使用自然吸氣發動機,壓燃技術遲遲不愿下方到入門車型,這樣不具誠意的產品放到以前可能消費者還是會購買,應為當時可以供消費者選擇的產品并不多,不過如今國產車企的產品在價格實惠的基礎上還能做到更好的動力表現和駕駛體驗,那為什么還要選擇馬自達呢?

面對這樣艱難的困境,馬自達也不是沒有意識到需要改變。電氣化戰略或許是汽車行業的風口,也可能是馬自達的救命稻草,馬自達和長安汽車合作開發新能源車型,推出了MAZDA EZ-6,這樣的舉措無不體現馬自達想要在這電動化的時代找到立足之本。

可是這真的有用嗎?同為日系合資車企,它的同行們都自主掌握類似雙擎的混動系統,而馬自達在這一領域選擇和國內車企合作,三電系統、底盤架構還都是合作方的技術,可見馬自達在這一領域或許還只是新手。

馬自達曾經在2021年宣布,到2025年,要推出13款電動汽車,并在2030年實現全部車型電動化的計劃,這一舉動可以說是相當激進。不過在前幾個月,馬自達轉頭和其他幾個日系車企研發了更新一代的發動機,始終放不下自己在燃油車領域濃厚的技術積累,但這和它自己宣布的電動化戰略是背道而馳的。

馬自達在國內的表現就是日系合資汽車的一個縮影,可是馬自達缺乏核心技術,落得比其他日系車企更加難堪的境地,馬自達若要重振銷量,就需要加大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投入,推出更多更有誠意的產品來給消費者選擇,走出屬于自己的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