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力發展電動汽車市場,既源于國際環境的趨勢推動,又與其國內能源實際情況息息相關。印度石油資源缺乏,若在全國范圍內使用傳統燃油車,每年需要進口大量石油,這給該國的外匯儲備帶來了一定壓力。發展電動汽車,有助于印度政府實現減少石油進口,從而控制外匯流出速度。為此,印度政府出臺多項措施提高本土電動汽車生產能力,迫切吸引新能源車企來印度投資設廠。
![](http://img.pcauto.com.cn/images/upload/upc/tx/autohm/2408/06/c16/437497143_1722938406853_830x600.png)
相關專家分析認為,印度在發展電動汽車方面還有諸多不成熟的因素,這一市場還需要較長時間去成長,跨國企業三思而后行并不奇怪。首先,核心技術落地困難。印度的電池制造面臨的最主要挑戰是電池原材料對進口依賴較大。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既缺乏對電池生產至關重要的鋰、鈷和鎳等關鍵礦物的大量儲備,也缺乏相應的開采和儲備經驗,這一現狀導致印度難以在短時間內滿足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所需的大量礦物需求。
![](http://img4.pcauto.com.cn/pcauto/images/auto_hj/20240806/21769437_830x600.jpg)
其次,基礎配套尚未完善。印度的大城市目前仍缺乏充電樁,中央與地方政府也尚未出資鋪設充電樁,這使得消費者難免對車輛續航有所疑慮,消費意愿很難提升,車企自然也有觀望情緒。除此之外,產業鏈以及技術人員缺口問題也較為嚴重。現階段,印度機動車市場仍以燃油摩托車為主,沒有完整的電動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在電池產業領域,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均較為缺乏。最后,購買電動汽車成本較高。對印度消費者來說,當前購買傳統燃油車通常比購買電動汽車便宜。印度消費者對價格比較敏感,與價格高昂的電動汽車相比,他們會選擇價格更便宜且省油的日韓小型燃油車。另外,由于政府宣傳時間較短,且宣傳力度有限,當前許多目標消費者仍不夠了解電動汽車的好處以及操作方式,導致其購買電動汽車的意愿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