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行業風起云涌的變革時代,東風風神作為東風集團自主品牌的重要一環,其市場表現卻令人堪憂。自師建興履新東風風神營銷事業部總經理以來,已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但東風風神的銷量表現卻并未如預期般起飛,反而陷入了更為嚴峻的困境。

2024年,中國汽車市場內卷現象愈發嚴重,電動化與智能化的浪潮席卷而來,讓車市競爭變得日益復雜且激烈。在這樣的背景下,東風風神的銷量卻呈現出持續下滑的態勢。第三方平臺的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東風風神國內批發量和零售量均未達到11萬輛,同比下滑明顯。尤其在年底本應沖刺的關鍵時刻,月銷量也未能破萬,這無疑給東風風神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從具體產品來看,風神L7新能源雖然作為東風風神的銷量主力,但其月銷量也僅在4000臺左右徘徊,始終未能突破萬臺大關。與此同時,其他車型如皓瀚、奕炫、皓極等的銷量也平平無奇,無法為東風風神的整體銷量提供有力支撐。曾經“走量”的大戶風神E70,在2024年底的銷量也跌至了數百臺,這無疑進一步加劇了東風風神的銷量困境。
來自東風集團的整體銷量數據顯示,2024年東風公司預計全年銷售汽車248萬輛,同比增長2.5%;終端交付256萬輛,同比增長4.8%,其中預計全年銷售自主品牌車輛137萬輛,同比增長34.3%,這樣的數據也意味著和東風公司的整體大盤相比,東風風神在2024年的銷量增長上是跑輸東風大盤的,更跑輸東風自主板塊的整體表現,而如何趕上集團尤其是集團自主板塊的增速,將很考驗師建興的管理智慧。
更為令人擔憂的是,東風風神在集團內部的地位也岌岌可危。作為東風集團自主品牌的重要基石,東風風神承擔著更多的重任。然而,與東風納米、東風奕派等新品牌相比,東風風神在銷量上并未展現出應有的優勢。反而有被這些后來者“反超”的可能,這無疑讓東風風神在集團內部的地位更加尷尬。
師建興在履新后曾表示:“這是一次創業,你們愿不愿意一起創業、一起往前走?我們說不定會創造歷史。”然而,從目前的銷量表現來看,師建興的這番豪言壯語似乎并未能轉化為實際的銷量增長。東風風神在師建興的操盤下,銷量并未出現明顯的起色,反而陷入了更為嚴峻的困境。
面對如此嚴峻的銷量困境,東風風神和師建興需要深刻反思。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如何優化產品結構、提升品牌影響力?如何激發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這些都是東風風神亟需解決的問題。
此外,東風風神還需要面對來自集團內部的壓力。隨著東風集團整體銷量目標的不斷提升,東風風神需要承擔起更多的銷量重任。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東風風神在銷量增長上顯然已經跑輸了東風大盤,更無法與東風自主板塊的整體表現相提并論。這無疑讓東風風神在集團內部的地位更加岌岌可危。
2025年已經到來,東風集團已經明確了新的經營目標。面對這樣的集團銷量目標和自身嚴峻的銷量表現,東風風神能否迎難而上、實現銷量突破?師建興能否帶領東風風神走出困境、重拾輝煌?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和關注。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東風風神和師建興面臨的挑戰依然巨大,未來的道路依然充滿未知和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