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嘹汽車/Jasper
新年剛過,不知道有多少家老板是“抱著發票”過完的年。
在整個新能源價格戰的影響下,車企對車型的售價一天比一天低,部分企業對供應商的壓價、拖延賬期也是愈見嚴重,根據GMT公司對比亞迪的財政數據研究顯示,2023年比亞迪的結款周期為257天,2024年上半年的真實凈債務已經達到3230億人民幣。
新能源的龍頭企業如此,后面壓倒的數以百計的供應鏈廠家。
![](http://img.pcauto.com.cn/images/upload/upc/tx/autohm/2502/12/c14/481087127_1739348411077_830x600.png)
但新年剛過,似乎一切都要迎來轉機。
近日,央行等六部門共同發布通知,要求供應鏈金融應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出發點、供應鏈核心企業要及時支付中小企業款項,不得利用優勢地位拖欠中小企業賬款,或不當增加中小企業應收賬款。
![](http://img.pcauto.com.cn/images/upload/upc/tx/autohm/2502/12/c14/481087128_1739348411793_830x600.png)
國家終于看不下去了!
在此之前,很多供應鏈企業就已經對此叫苦不迭。一位做車載屏幕的王老板,明明收到的合同上寫著90天結賬,但遇到的現實卻是30天對賬、60天驗貨、90天開發票,真正到賬還要再等上三個月。
可樹大招風的新能源車企采購經理兩手一攤,輕描淡寫只說了一句:“現在都是這樣的操作,你們不做,有的是人做”。
浙江某沖壓件廠的老板算了筆賬,給比亞迪供貨,雖然數量龐大,但每100塊錢的貨款里得有15塊填補進墊資利息。
![](http://img.pcauto.com.cn/images/upload/upc/tx/autohm/2502/12/c14/481087108_1739348412751_830x600.png)
這哪是采購,這分明是拿著中小供應鏈企業當銀行。
現實不僅如此,整個行業的潛規則也都正在升級,曾經有供應鏈也起爆料,某知名車企搞“階梯賬期”,也就是供貨量越大,結賬也就越慢,如果要是敢催款,明年訂單就縮水。
更絕的是,6個月的商票(延期付款憑證)轉手就變成了12個月的供應鏈金融產品,供應商如果想提前拿到錢,還必須支付貼現利息。
就像你要去銀行存錢,說好半年給3%的利息,但六個月到期之后告訴你已經轉成了1年定期,你如果想提前取錢,不僅沒利息還得倒貼手續費。
![](http://img.pcauto.com.cn/images/upload/upc/tx/autohm/2502/12/c14/481087133_1739348413623_830x600.png)
某些車企和金融機構共同玩的套路,不緊拖欠中小企業賬期,更是把一些企業當成了自己的印鈔機。
為了解決賬期的困境,這些中小企業也很無奈。不少供應商的老板表示,拖欠的賬款甚至能買兩條生產線,而為了要給員工發公司,白天給新能源車企做配件,晚上偷偷自己生產電動自行車配件往外賣。
畢竟這些企業還不拖欠貨款,早點賣出產品能給員工發工資。
甚至去年某車企搞“期貨式采購”,讓供應商們先準備好半年的庫存,結果新車上市就遇冷,供應商倉庫里的貨物能用到明年。
![](http://img.pcauto.com.cn/images/upload/upc/tx/autohm/2502/12/c14/481087118_1739348414465_830x600.png)
“早知道這樣,還不如當初老老實實給燃油車做配件”
這句話已經成為了很多新能源供應鏈老板們的口頭禪,回想當年手機供應鏈被拖垮的慘劇,這一幕似乎要在新能源車企上再一次上演。
說到底,車企和供應鏈本就是一條繩上的螞蚱,本該是互相照應共同進退的隊友,如今卻變成了單方面的壓榨。
如果說新能源的上半場—“智能化”已經卷的差不多了,那新能源的下半場真的該從清理“三角債”開始,畢竟再快的車,也跑不過雪崩的供應鏈。
知嘹汽車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