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近年來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2024年產量突破1000萬輛,成為全球首個達成這一里程碑的國家。技術創新方面,中國企業在電池技術、自動駕駛算法、智能網聯系統等領域已形成全球領先優勢,例如比亞迪的“璇璣架構”、寧德時代的固態電池技術、華為的自動駕駛平臺等。然而,產業的快速崛起也使其成為境外網絡攻擊的“新靶場”。
![](http://img.pcauto.com.cn/images/upload/upc/tx/autohm/2502/13/c18/481464244_1739457900242_830x600.jpg)
比亞迪作為全球唯一實現“整車+電池+芯片”垂直整合的新能源汽車巨頭,掌握了從電池制造(如刀片電池)、智能駕駛系統(璇璣架構)到用戶數據云平臺的全鏈條核心技術。其技術密集性、數據集中性使其成為攻擊者竊取或破壞的首要目標。
![](http://img.pcauto.com.cn/images/upload/upc/tx/autohm/2502/13/c18/481464219_1739457901000_830x600.jpg)
比亞迪2024年銷量持續領跑全球,智電融合技術已進入“全民智駕時代”,龐大的用戶基數和車聯網數據(如駕駛行為、地理位置、車輛狀態)為攻擊者提供了高價值目標。
報告指出,攻擊者通過供應鏈漏洞、釣魚郵件等方式長期潛伏,重點竊取電池技術、自動駕駛算法等核心數據。比亞迪的全產業鏈模式使其供應鏈節點更多,潛在攻擊面更廣。
寧德時代(電池技術專利)、蔚小理(智能駕駛數據)、華為/百度(高精度地圖與算法)同樣面臨威脅,但攻擊者更傾向于選擇技術集成度最高、數據量最大的頭部企業作為突破口。
隨著車載系統、充電樁網絡、用戶平臺的智能化,攻擊入口從傳統IT系統擴展到車端硬件、云端數據庫,甚至可能引發交通事故或城市交通系統癱瘓,如北美CDK全球公司因攻擊導致系統癱瘓的案例。
![](http://img.pcauto.com.cn/images/upload/upc/tx/autohm/2502/13/c18/481464236_1739457902357_830x600.jpg)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崛起不僅是技術的勝利,更是國家戰略韌性的體現。面對網絡空間的“暗戰”,唯有將安全基因融入研發、生產、運營的全生命周期,才能確保產業在全球競爭中持續領跑。正如報告警示:“一輛智能汽車的安全漏洞,可能是一條數字防線的潰堤蟻穴”。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企業,需以技術創新為矛、以安全防御為盾,引領全球智能交通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