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發展經歷了什么
【太平洋汽車網】中國汽車品牌的塑造,離不開良好的整體環境。而這同樣需要政府的支持。對本國的汽車品牌建議進行適當扶持,這也是一些汽車發達國家在起步騰飛時所經歷過的階段。
中國汽車工業快速發展的數十年,正是中國工業發展的縮影。歷史沉默忠實地記錄著自主品牌曲折堅定的發展,從借鑒模仿到正向研發,從“四個輪子配沙發”到自主發動機列裝,從被全面壓制到依靠SUV打開局面。曾經,自主品牌走過彎路,歷經坎坷。如今,自主品牌正創造一個屬于自己最好的時代。
今年是中國汽車品牌的盛世元年,可以說中國是現在世界上新車需求量第一大國,無疑對咱們中國汽車品牌來說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當然中國汽車品牌也沒有辜負大家的心,在汽車蓬勃發展的浪潮中一路高歌猛進。不論是在燃油車市場和新能源市場上,中國品牌汽車都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驚喜。我們希望咱們的中國品牌能一直“唱出好聲音”,在未來都能越來越紅。
這個在中國汽車制造商的幫助下實現復興的德國品牌,已經開始在中國生產和銷售汽車。據悉,寶沃計劃明年在其故鄉——德國北部城市不萊梅建立一座組裝廠,正式回歸歐洲市場。這座工廠將為歐洲消費者制造電動汽車,預計將于2019年開始投產。
奇瑞和吉利是兩個在海外淘金的汽車企業的代表,2005年的出口量分別為1.8萬輛和6000萬輛,而出口的汽車都是中低檔汽車。吉利的豪情在馬來西亞售價折合人民幣為10萬,自由艦折合人民幣14-15萬元。奇瑞曾宣布,其出口美國市場的汽車的售價將比同類產品低30%左右。由于跨國公司生產成本較高,在中低檔次的產品中,已經無法達到奇瑞產品的性價比。奇瑞的信心就在于向全世界提供性價比最優的產品。2006年8月,奇瑞被商務部、發改委認定為首批“國家汽車整車出口基地企業”。
如果把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利益博弈和市場對中低檔汽車的需求歸結為自主品牌汽車崛起的外部的、宏觀的因素,那么企業家精神則是內部的、微觀的因素。企業家精神不僅僅包括企業家的才能,還有企業家的冒險精神、效率精神、執著精神、合作精神、創新精神等等。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趙慧瓊)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