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懸浮汽車原理是什么
2019-05-08 17:52:38
作者:hulingfeng
【太平洋汽車網】磁懸浮汽車的所有車輪的中間都安裝了旋轉發動機;車輪外側安裝了兩個磁鐵。車輪旋轉時,路面鋁板上的磁場發生變化,產生感生電流,路面磁場與車輪上的磁鐵相互作用產生浮力和推動力。
電磁懸浮技術(electromagneticlevitation)簡稱EML技術,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高頻電磁場在金屬表面產生的渦流來實現對金屬物體的懸浮支撐。我們常看到的磁懸浮列車,主要采用兩種磁懸浮方式,一種是德國的常導型,另一種是日本的超導型,它們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常導型是一直懸浮的,沒有類似車輪的結構,而超導型并非一直懸浮,它在“起飛”和“著陸”時還得依靠類似車輪的結構。首輛磁懸浮汽車是日本開發研制的。這個長52厘米,寬23厘米,高14厘米、重4千克的微型磁懸浮汽車模型,在26米長的直線距離上成功地進行了一次行駛試驗,時速達25千米。時速超過10千米時,汽車模型懸浮距路面6至7毫米,異常平穩地向前行駛。(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胡凌鋒)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本文導航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