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排和電動門有看點!試駕一汽馬自達8
記住一輛車并不難。看看路上的車流,看看各種廣告或者聽聽朋友的嘮叨。但在此之前,有一件事是必須要做的,也是廠商最重要的事情!這叫做宣傳口號或廣告詞,一種簡短而尖銳的語言。以馬自達為例,此前的Zoom-Zoom已經深入人心。現(xiàn)在,他們在新車上準備了一個新的口號“無敵第二排”,將用于新一代MPV馬自達8(查成交價|參配|優(yōu)惠政策)。
這個口號真的不小!要知道“無敵”不是隨便叫的。沒有過硬的功夫和非凡的勇氣,恐怕沒有人敢輕舉妄動。之前從廣告上看到過馬自達8第二排變化的圖片。以商務人士的外表,我有它的第一位置,但問題是,它真的100%適合商業(yè)使用嗎?可移動的后排座椅能被稱為“無敵”嗎?我們今天來談談這個問題...
別說無敵了。對于“好”的第二排,我的理解一定有以下幾點:1。獨立易操作的空調節(jié)系統(tǒng)是最基本的;2.第二排座椅帶多功能調節(jié);3.舒適的坐姿或座椅;4.肯定有高檔的設備,當然一定要和價格掛鉤,我也不知道是什么。
提供后排獨立空可調馬自達8。這是MPV的基本設計,要求不高。控制區(qū)域在第二排斜前方的車頂,按鍵的排列和識別是簡單的設計,100%好用。空出風口有四個以上,風向可以四個方向調節(jié)。角度還行的時候你很難避免。一路坐在后排,我設置了20°C,一格風量,足夠了。天氣很冷。
接下來,我們將接近關鍵點——“無敵二排”!當我打開車門時,馬自達8向我展示了與廣告中完全相同的狀態(tài),那就是兩個獨立的座椅,每個座椅都有兩個可調節(jié)的扶手,就像一個商務和正統(tǒng)的風格。
第二排座椅前后調節(jié)幅度相當大,前后距離可以接近第一排和第三排的極限位置。這是為了最大化騎行和儲物之間的空空間而設計的。目視檢查后,調整范圍應超過50厘米!
廠家推出的無敵二排主要來自座椅的橫向調節(jié)。拉動“中右座椅”側面的把手,兩個獨立的第二排座椅可以組合成一個大座椅。設計原理很簡單,毫無疑問,就是在縱向滑軌上增加一對橫向滑軌,但在我看來,這并不是無敵的。
但有人告訴我,它的意義遠比原理更深刻...
首先,兩個獨立座椅沒有爭議,這可以從扶手設計的寬度和初衷兩方面來解釋。其次,兩個席位合并后,可以形成三人席位。不管寬度夠不夠,至少滿足應急需求沒問題。這樣就滿足了兩種狀態(tài)——“即分即合”,這也是馬自達8的一個重要賣點!
同樣,在進一步調整座椅組合后,也可以將整個后排空由兩張“單人床”改為“雙人床”,這可能是解釋無敵第二排的俏皮話之一。
看到這,也許你我有同樣的想法。第二排座椅的調節(jié)特點依然無法承擔“無敵”的重任,以床為假想敵可能不適合廠家給馬自達8定位。
我的觀點是支持第二排的“商業(yè)”,同時也不排斥家的定位。無論是獨立座椅、拼接三人座椅還是雙人床,都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創(chuàng)意,相當有創(chuàng)意,看你怎么用了。想象一下旅行。馬自達8停在一片森林下享受涼爽的空氣,打開所有的門通風,放下座位,小睡一會兒,然后繼續(xù)他的放松之路!經過長途旅行,可以換回一輛有很多好處的商務車,穿梭于各個建筑之間。這樣全方位定位不是更好嗎?廠家,朋友?
真正無敵是電動門馬自達8的軸距已經達到了2950 mm,與競品GL8、奧德賽(查成交價|參配|優(yōu)惠政策)相比,硬指標屬于標準分,車內表現(xiàn)空也應該屬于標準品類。為了提供一個參考標準,我從前排開始逐一體驗,調整合適的坐姿和距離,直到進入第三排。
充裕的頭部空間空是馬自達8的優(yōu)勢,而腿部基本夠用,尤其是第三排。如果身高還在1.8米的乘客可能不利于長途駕駛,當然這個概率不大,以此為參考。
一些意外!馬自達8的最后一排座椅設計有中央扶手!而且面積不小,這是好事!它可以讓你的手臂完全變懶,也可以誘惑你去依賴空。我甚至忘記了這是一個三人座。當你雙手合十的時候,你可以調整俯仰角度和身體前傾,各種美好的東西都在你的心里...
這樣坐著真好。如果長跑后能在腿上留下一拳空的話空我敢在第三排待兩個小時!但是如果你像下圖一樣坐三個人呢?我不想呆兩分鐘,我的肩膀沒有著地,我感覺不好;同理第二排也會有三人限制,所以我建議馬自達8最多帶六個人!
空摘要:1。馬自達8的頭空很不錯。2.身高接近1.8米的乘客后排不能超過兩個,否則第三排會很擁擠。3.第二排座椅橫向滑動的想法很好。中間可以形成一條筆直的過道,方便溝通,但不夠無敵。4.全車設計7座,但最適合6人乘坐。
至此,文章的前兩個問題也已經回答完畢,第二排座椅的舒適坐姿和特殊功能也已經說了。最后,我們來說一說顯示等級的東西。
馬自達8的電動門絕對是最后一個問題的答案!夠檔次,功能多,要好好表現(xiàn)!我很擅長這個。以前和朋友炫耀(查成交價|參配|優(yōu)惠政策)好瑞的后備箱,從來沒有錯過...
你就告訴人家:猜猜我能開多少個車門?順序:1。用鑰匙開門,讓TA上車;2.在主司機的控制下,為TA關門;3.告訴TA最常用的手柄,提醒拉就可以了;4.重復“2”,告訴TA門上的小按鈕;5.最后補充一句:“看,都是電動的!帶防夾”!我敢保證,TA一下子就想起來了!
有一個問題你可能沒有注意到。當后門打開時,它會蓋住燃油箱蓋。加油過程中有人要開門怎么辦?設計師用這種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門的傳感器可以檢測燃油箱蓋的狀態(tài)。一旦解鎖打開,無論角度有多大,打開時車門都會留有余量,根本不會碰到油箱蓋。
我對車門很感興趣。要說,在馬自達8的價格區(qū)間,具備這種功能的車并不多。可能馬自達5(查成交價|參配|優(yōu)惠政策)和GL8都有車。還有誰?我一時想不起來。為此,我對“無敵”這個詞也有了新的看法。也許座椅橫向運動加上這種無敵的電動門是一種觸動。畢竟這兩種設計在同價位的MPV中并不多見,所以夸大“無敵第二排”這個名字也是可以理解的。
馬自達8駕駛有感覺馬自達8的動力系統(tǒng)并不令人驚訝。MZR 2.3L發(fā)動機最大功率113千瓦,最大扭矩205牛·米,搭載S-VT可變氣門正時控制系統(tǒng)和VIS可變進氣歧管系統(tǒng)。變速箱出了點小事故。它沒有在馬自達6(查成交價|參配|優(yōu)惠政策)之前帶來2.3+5AT的設定,而是使用了保守耐用的4速自動手動變速箱。
我不明白的是2.3+5AT也很成熟耐用。為什么來到馬自達8需要4AT?有人說是為了皮實、耐用、簡單MPV駕駛等。,但物理結構在那里,我?guī)缀趼牪坏饺魏卧颉M瑫r我也能理解很多日本廠商喜歡這種組合。看看Previa就知道了,價格是Mazida 8的兩倍,類似2.4+4AT!嘿,怪日本人獨特的造車理論...
在駕駛過程中,其實我很少去想變速箱,因為換擋的頓挫感已經很好了,至少我對4AT變速箱是滿意的。換擋的速度可以彌補單一的物理結構,馬自達8的駕駛感會分散你的注意力,讓你看向更好的方向。
在熟悉了4AT的脾氣本質后,我接受了現(xiàn)實。面對1700kg的自重,這套動力總成還是可以非常勝任的。為了讓駕駛者感受不到壓力,換擋的時機設計在2500rpm左右,轉速提高動力輸出會更強。簡而言之,在容量范圍內快速換擋也可以緩解連接問題。簡而言之,即使我們車上有五名乘客,電力也足夠了。
馬自達非常擅長底盤訓練,放在MPV里會展現(xiàn)出不一樣的味道。不同于奧德賽的規(guī)則和GL8飄忽不定的行為,馬自達8更渴望駕駛,懸架的支撐和路感的過濾都恰到好處,不直接也不稀里糊涂,最重要的是初期轉彎階段的支撐明顯更舒適。
在隔音效果方面,馬自達8要花大力氣用音量來判斷。在100公里/小時的速度下,把立體聲開到7格就可以了。當然是輕音樂。如果聽得清楚,可以去4S店做個判斷,試著打開到7格。
最后想說一個我喜歡的設計——馬自達8的儀表盤,真的很漂亮!這可能是繼思域(查成交價|參配|優(yōu)惠政策)之后我喜歡的第二款儀表盤了。不僅搭配精美,還看到表盤左上角的藍色光暈了嗎?那不是我拍的效果,而是它自己設計的,只是一點投影效果。怎么樣?這難道不有趣嗎?
馬自達8是其品牌中的另一款MPV車型。在廠商定位上,it與馬自達5的劃分在于一家一戶、一家一商。或許在他們眼里,產品的清晰劃分尤為重要。不過在我看來,細分化的作戰(zhàn)能力可能會有更大的優(yōu)勢,所以我沒有專門指導馬自達8給民營企業(yè)大佬。
說到馬自達8中的價格,21-25萬已經屬于性價比范疇了。也許你會問,為什么不買奧德賽或者GL8而買呢?在我看來,奧德賽在全面性上可能更容易被接受,屬于大眾情人類型,但突出的特點可能很少。標準的汽車設計,沒有滑動門,這幾乎是商用車的屏障。
GL8可能是馬自達8最大的競爭對手,但與這兩款車相比,特點還是非常鮮明的,一個是傳統(tǒng)的商務定位,另一個是注重駕駛的新人;前者100%適合騎行,幾乎完全沒有駕駛樂趣,專注于商務也就不足為奇了。后者的駕駛比例至少是3:7或者4:6,應該更貼近人。所以,家用的誘惑就明顯多了。接下來,在促進商業(yè)用途的同時,也許有一些家居元素會更好。
詳細參數(shù)配置●馬自達8 2011款2.3L至尊版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