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都市+伙伴 試駕國產第六代高爾夫
雖然這是第六代高爾夫在國內的第一次實媒體試駕,但關于這款車動力駕駛的報道已經不再新鮮,因為它上市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之前也舉辦過“完美之旅”。所以我的試駕文章有些尷尬。不過我相信還是有很多朋友關注這款車型,對之前的內容不滿意,所以我決定帶大家從一個潛在消費者的角度去體驗一下這款2021年的重量級車型。
今天文章的標題是“時間+城市+伙伴”。這些話看似沒有任何直接必然的聯系,但在兩天的試駕中,第六代高爾夫帶給我的感受基本可以用這三個字來概括。
低形象城市
首先說我是高爾夫的潛在消費者不是角色模擬,而是事實。作為一個女人,我一直對掀背車情有獨鐘,福克斯(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一直是我最喜歡的車型。作為一款兩廂家用車,高爾夫也很吸引我。但是高爾夫和福克斯的造型有很大的不同,主要體現在C柱的設計上。雖然我面前的這款車是全新的第六代高爾夫,但是C柱與腰線之間60度左右的角度與第四代、第五代車型并沒有什么不同。
前臉和西洛克很像,可以讓人的眼睛變亮。簡約大膽的線條組合,中國網夸張犀利的設計,看起來像是廖廖的幾筆,勾勒出獨特的個性和自我。相信第六代高爾夫能夠吸引大多數人的目光,直到第七代出現。它的外觀城市化,簡單明亮,隱藏著經典。
單邊雙排氣管看似不經意間點綴出運動氣息,但想要真正的視覺效果恐怕只能自己修改了。輪胎也是一樣,漢(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泰K407系列,尺寸205/55R16,輪轂樣式和速騰(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一樣,和高爾夫的匹配度很一般。
黑色內飾讓人相信它是一款有運動天賦的車型,但實際上它確實有這個血統。只有中控臺上的銀色飾物總讓我覺得有些僵硬,不夠精致。在第六代高爾夫上市之前,除了前臉,第一張吸引我的圖片就是它的方向盤。這次真的拿在手里,我并沒有感到失望。
管狀儀表盤并不罕見。黑色背景上白色文字的顯示簡單明了,但中央液晶屏的精細度和視覺效果都很好,設計中的一些小細節也值得玩味。比如轉速表的紅線區域不是由刻度組成,而是由一些紅點組成。
動力組合以經濟性為主導●動力時代
前面說過,高爾夫屬于城市。城市是一個概念。許多人可能會把這個詞與時尚、時尚、開放或繁榮聯系在一起。然而,在當今時代,在現代城市中,各種資源的消耗已經成為令人擔憂的現象。這是不爭的事實。在城市里行駛的汽車自然會有更高的油耗和空的氣體污染。
高爾夫1.4TSI+7速DSG動力組合一直是廠商宣傳的重點。對于我們的消費者來說,與其空談論這項技術有多先進,不如談論它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好處。我們不得不提到DQ200的7速DSG變速箱。該變速箱有三種工作模式,即D檔、S檔和M檔。這三種模式絕對不是故作姿態,而是真的可以起到相應的作用,但我個人認為稱D塊為“經濟模式”更為準確。
因為在城市道路的正常行駛中,D擋下的變速箱是非常主動的,它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省油。速度一達到60km/h,就已經升到7擋,轉速不低于1000rpm,永遠不會降檔。在這種情況下,換檔時的轉速根本不會超過1750轉/分的最大扭矩輸出的起始值。更多時候,它相當于1.4升自然吸氣發動機。當然,DSG變速箱的編程是為了照顧經濟性,但是當油門到達終點時,它會從7檔快速下降到4檔,同時做出加速響應。但是,我認為沒有必要在D區采取這種行動。
可能有人會想,我不是花了比1.4升自然吸氣發動機更多的錢,買了一臺TSI發動機,但是80%的時間都沒有用嗎?關于這一點,我也思考了很久平衡和不平衡。最后的結論是,這是一個觀念問題。環保+經濟,高貴又實惠,何樂而不為?
更重要的是,雖然很多情況下沒有用到,但是它還在,需要的時候可以派上用場。
如果有一些激情需要釋放,可以選擇S塊。換擋時機被延遲到3000轉以上,發動機打破了之前的沉寂,還有陣陣噪音煽動你的熱情。動力不再柔和沉悶,無需深踩油門就能享受渦輪介入的扭矩輸出。這時,提速的響應多少超出了我的預期。
在100多公里的旅途中,高爾夫穩定舒適的風格甚至讓我昏昏欲睡。路面的震動基本過濾掉了,軟彈簧也發出了舒適的信號。并不是這輛車不能讓人覺得好玩。在注重舒適的基礎上,保留了一定的路感。操控方面是那種能給人一種家用車的從容感和自信,這主要得益于轉向系統。但即便如此,它顯然是一輛整體上讓家里感到舒適的車。
在場館試駕時,速度不快,有樁桶設計的各種彎道,更容易實現車輛的機動性。高爾夫轉向靈敏細膩,打樁時非常靈活。汽車前部跟隨方向盤的運動和車身跟隨汽車前部的運動同樣準確。在S擋下,駕駛過程中的油門響應比起步時活躍得多。另外,在野外的速度不高,油門輕輕踩下就能給出非常及時的動力反饋。如果懸掛能強硬一些,它在賽場上的表現和姿態會更令人滿意,但那樣的話,它在實際道路駕駛中就會付出相應的代價,那就是舒適性會喪失。
剎車踏板一直很受歡迎,基于第五代高爾夫平臺生產的速騰,我們實際測量了不少于四款車型,剎車效果并不理想。不知道使用同一平臺的第六代高爾夫在43米外是否還會延續剎車成績。
所以第六代高爾夫已經脫離了現在的時代,它的概念可能只有生活在一個資源不斷被過度消耗的城市才能被接受。而且它的底盤訓練和駕駛風格也是為都市人準備的。穩定,舒適和一點樂趣-家庭用車。
細節屬同級別一流/空間有限●生活伴侶
汽車對不同的人起著不同的作用。在一些人眼里,它只是一個工具,一個交通工具或者一個商業工具。不過,對于很多朋友來說,汽車也有更多的角色延伸意義。第六代高爾夫就像一個伙伴,至少我是這么覺得的。
如果是純工具,可能在某些方面不盡如人意。比如我們試駕的1.4TSI頂配車型價格不便宜,2578mm的軸距和速騰一樣,在空之間沒有競爭力。同時,后地板中央的“大包”與速騰完全一樣。我曾經坐過那個姿勢,真的很不舒服。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高爾夫和速騰類似于四座車。
如果你有一個大家庭,經常開著一個年輕的家庭出城,那么我還是建議你考慮足夠大、足夠寬敞的中型汽車甚至MPV。如果你經常獨自開車,高爾夫將是你的好伙伴。偶爾一家三口可以出去玩,在細節和實用性上甚至超越了很多同級車。
當我擁有“汽車編輯”和“潛在消費者”的雙重身份時,這些眼光變得更加挑剔。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細節的選材和做工水平就更加重要了。首先,中控臺真的是軟材質,硬壓的時候挺軟的。
正如我在實拍文章中提到的,黑色麂皮包裹的高爾夫手套箱堪比很多中型轎車。手套箱里有個夾子,廠家明確把說明書放在車上。至于放什么,當然主人說了算。手套箱蓋打開時有明顯的阻尼,緩慢下降的動作讓人感覺很好。
就連車門的儲物槽都用絲絨面包覆蓋,觸感是硬塑料無法比擬的,還可以放一些怕磕碰的東西。然而,如果你放水瓶,你必須擰緊瓶蓋。雖然高爾夫的儲物槽已經針對水瓶進行了設計和優化,但是如果濺到了絨面上,弄濕了就不好了。此外,轉向柱左側還有一個儲物格,可以打開和關閉。空房間不小,手機挺空的。你也可以放一些零錢。我不禁想,如果我能把這個用麂皮包起來就再好不過了!
兩個遮陽板上的化妝鏡都配有燈。在這次試駕中,我同時使用了駕駛員的鏡子和駕駛員的鏡子,不是為了實驗,而是真的需要使用。我估計女性無論是坐在駕駛座還是副駕駛座都需要照鏡子。夸是自然的!
第六代高爾夫后排中間可以連接后備箱,這在掀背車中很少見。像今天這種情況,如果下雨,后排坐了兩個人,可以直接把后備箱里的傘拿出來,下車打開,而不是跑去打開后備箱門被淋到。長途駕駛時也可以從后備箱里拿些食物和水。
試駕結論:
在這樣一個時代,油價飆升,資源日益稀缺。目前配備高爾夫的1.4TSI+7速DSG動力總成確實是一大亮點。然而,高爾夫并不是唯一的動力系統。面對價格,相信會有更多的人選擇1.6L車型,那么我今天編碼的一半文字就失去了意義。它仍然可以是一個很好的伴侶,但是親密程度、經濟程度和對人們內心的滿意度可能會有所不同。
畢竟高爾夫是經典車型,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如今,它帶來了滿足時代需求的技術和性能。材質、做工和一些小配置的細節都非常貼心,有點像2021年的速騰。不過,在價格導向的市場,1.6升的高爾夫車型大概會更受歡迎!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