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微信正式發布 再談微信上車問題!
8月26日中午,隨著長安執行副總裁譚本紅通過微信汽車版將微信發送給騰訊副總裁鐘向平,久經考驗的汽車微信終于在長安CS75 PLUS上實現。關于現場活動,我們已經得到了相關同事的匯報。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來看看這款正版汽車微信是否能滿足我們的需求。
其實在智能汽車協會蓬勃發展的階段,廠商們就已經開始了微信-比亞迪DiLink的想法。記得在2021年北京車展上,比亞迪將其DiLink系統帶到了車展現場。雖然是一款被部分互聯網人鄙視的“安卓平板”,但在當時,它的出現頗具顛覆性,場面極其火爆。展臺上,DiLink特意開了空房間的一部分展示“汽車微信”。
當時的“汽車微信”是什么樣的?講說視頻基本和平板電腦的微信客戶端一樣。但是,當它出現在汽車的使用場景中時,出現了一個問題,直到今天車輛微信的發布——使用模式,這個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前者是傳統的觸控。使用微信的任何功能時,都需要點擊屏幕上的虛擬按鈕。車輛行駛時,安全問題突出,比使用熟悉的手機還要嚴重。停車時,駕乘人員多選擇手機微信。這也是“車載微信”至今未被炒的原因。
那么今天登陸的汽車微信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呢?此前從騰訊數碼內部測試視頻及會議現場獲悉,汽車微信的使用將采用語音+物理按鍵相結合的方式。自此,它正式揭開了汽車微信的神秘面紗。
1.語音結合按鍵交互
2.除了喚醒之外的全語音交互。
3.支持一對一對話、群聊和自動語音轉文本。
4.簡化版手機微信
5.結合車載導航,微信的位置可以生成導航。
車內使用微信的第一步就是“喚醒”這個功能。據悉,車內配備微信的車型會在多功能方向盤按鍵區預留一個微信喚醒按鈕,調出微信功能。此外,根據活動現場演示視頻,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紅也通過“開通微信”的固定發言開啟了微信功能,這可能相當于為微信功能設置了一個喚醒詞。從以上兩種喚醒模式來看,它們和我們常見的語音喚醒模式沒有區別。
先說車載微信的全語音交互。據悉,微信功能開啟后,后續所有操作都可以通過語音實現。比如你可以通過語音搜索到對應的微信好友“給張三發個微信”,系統會以嗶聲提示你,然后你就可以在嗶聲后說出對應的內容。其實這一步操作和我們通過語音功能撥打藍牙電話沒什么區別。從技術角度來說,它只打開了微信通訊錄和車輛語音控制。至于后者的語音內容,只要接收和識別汽車硬件沒有問題,實現起來并不難。
在接收語音消息方面,車載微信不僅支持一對一對話,還支持群聊。系統收到消息后,會詢問司機是否需要廣播。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對方發送了文本對話,系統也會將其轉換為語音廣播。從功能邏輯來看,微信功能還是踐行了馬先生承諾的盡量減少對行車安全影響的解釋。消息接收提示、自動文字轉語音撥號等方式,基本上讓司機只需向前看就能收到微信消息。
上面提到的車載微信即時通話功能是主要的實現方式,那么有沒有缺點呢?事實上,從我們的車聯網系統近二十年的測試來看,即使駕駛員喚醒了汽車,說出了固定的測試語音——導航到某個地方,系統給出了一個規劃好的路徑,駕駛員選擇了這個完整的交互過程,駕駛員也不能一直專注于道路,而是需要說話、傾聽和做出選擇,這本身就已經涉及到分心。
然后,我們再回去看看車載微信的即時通訊功能。從全語音交互的角度來看,沒有問題。駕駛員在正常駕駛時可以發送/接收相應的微信消息。熟悉喚醒詞后,他們甚至可以通過語音使用微信,而無需使用按鈕。那么它有什么問題呢?使用即時通訊工具的頻率與駕駛員注意力的關系。無論是藍牙手機何時問世,還是在車載收音機時代,幾乎每一個通訊工具都與汽車結合,國內外不同機構或個人都會進行反應測試。實驗結果表明,駕駛員在使用通信設備時會分散注意力,但或多或少存在差異。
可以說車載微信的初衷是好的,產品邏輯沒問題。它讓人們在車內完全放下手機,以更“安全”的方式使用即時通訊工具,類似于車載電話和藍牙耳機的關系。然而,無論什么樣的通訊工具與汽車結合,都會有一個不變的問題——分心。或許等到自動駕駛普及的那一天,車載通訊設備才會被懷疑。然而,在當前的L2自動駕駛時代,通信工具的使用權仍然掌握在駕駛員手中。如何用“安全工具”滿足自己的溝通需求,是企業和司機都要考慮的問題。
其實從瘦身汽車微信的角度來看,已經放棄了娛樂和社交屬性的功能,讓汽車微信足夠輕薄,所以不難看出產品生的想法似乎只希望將即時通訊和車輛結合起來,所有阻礙行車安全的功能都被刪除了。
此外,本次發布的車載微信還集成了車輛導航功能,即當有人通過微信將位置發送到駕駛員賬戶時,系統會詢問是否導航到這個地方,這是典型的使用場景,免去了駕駛員通過車輛導航重置目的地的需要,這是如今“將位置發送到車上”的集成功能。
寫在最后:
此前,當騰訊的馬云爽約,阿里透露要放出車載釘時,曾在網友中引發熱議,即時通訊工具到底要不要放在車上。很多網友都表示擔心,車內這類軟件是否會讓人們在開車時更加肆無忌憚地使用,從而影響交通環境,甚至造成安全隱患。目前從車載微信的落地來看,其產品思路已經在滿足人們即時通訊需求的基礎上,盡量不影響駕駛。但還是回到文章的觀點,現階段,通信功能的使用權在人,產品能做的就是控制它。畢竟語音交互的影響還是小于單純使用手機的。當然,只要你做了與開車無關的事情,你就會分心。至于達摩克利斯之劍傾向何方,決定權仍在使用者手中。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