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能救命 聊車輛安全的小細節
在談論一些與汽車安全相關的問題時,我們總是下意識地想到安全氣囊、安全帶、車身結構、防撞吸能、主動剎車等諸多方面。誠然,這些都是影響汽車主被動安全的關鍵因素,也是我們經常提及和評價的汽車安全性的核心。此外,在一些我們很容易忽略的細節中,也有一些微妙的安全措施。他們在哪里?今天我給大家透露幾個安全設計的小細節。
○足夠努力=碰撞測試高分?
很多人認為在碰撞過程中能拿到高分的車才是最安全的車。事實上,這種觀點是有偏見的。足夠硬的材料不一定是最好的,而足夠硬的材料,由于其材料特性,往往會產生不可逆的失效。也就是說,這類材料雖然不變形,但失效時吸收不了多少能量,還可能對外界造成一定的傷害。
比如對于像汽車前后這樣的位置,由于它的形狀,汽車前后可以有更大的緩沖空空間,所以與其使用更硬的材料,不如使用吸能效果更好的結構和材料來充分達到這種效果,這樣可以保證碰撞力傳遞到乘員艙時,所剩無幾。
也就是說,除了碰撞的優勢之外,在保護車內行人和乘員安全的情況下,可觸摸的材料應該起到有效的緩沖作用,這是一個很好的安全設計。
○內飾板——夠好看嗎?
在內飾設計方面,近年來各大車企競相推出各種內飾設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汽車的設計感。不過,在實現這些內飾設計的同時,從工程方面考慮,除了出色的做工和出色的選材外,還有一定程度的安全考慮。
也就是說,內飾不能“無用”。真正好的室內設計,必須建立在設計感和高級感同步提升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乘員安全的設計。如果沒有合理完整的安全考慮,在發生碰撞的情況下,內飾板的直接接觸會導致乘員受傷,存在很大的受傷風險。
○安全帶——你認為所有的安全帶都一樣安全嗎?
眾所周知,我們一般車輛配備的安全帶大多是三點式的,在安全帶的上止點位置有一套安全帶張緊機構,保證發生碰撞時安全帶能夠快速將人固定在座椅上,是常見的三點式安全帶保護機構。
為了快速將人固定在座椅上,確保人在碰撞時不會大幅移動并造成傷害,有必要依靠安全帶內部的張緊器。很多人認為能快速鎖住安全帶的機構應該很復雜。其實它的原理很簡單。
這樣的張緊器雖然能起到有效的約束乘客的作用,但只能實現單向鎖定,而且張緊器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間隙,不能將乘客完全固定在座椅上,即緊緊地貼在座椅靠背上。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安全帶下止點需要安裝另一套張緊器,雙向張緊是最有效的保護措施,但這一套張緊器的原理會有些不同。
這種反向安全帶預緊器是一個很少有人知道的安全設計細節。當發生碰撞時,汽車前端的傳感器接收到信號,在氣囊彈出的同時,還能實現安全帶的反向拉緊,即反方向“收緊”,使乘員完全固定在座椅上,盡可能減少乘員向前和向下滑動造成的傷害。
○踏板——真的盡可能強嗎?
另一個容易被忽視的便利是腳踏板。發生碰撞時,駕駛員座椅乘員的小腿位置可能會被腳踏板傷害。雖然這種傷害在很多情況下不會涉及到生命安全,但畢竟腳踏板是“突出位置”的部位,它的存在確實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駕駛員小腿受傷的風險。
就這兩種結構而言,基本都是通過實現腳踏板的固定失效來起到護腿的作用。前者有一定的不斷裂風險,后者結構略復雜,有一定的結構失效風險,更換成本相對較高。
○必要的測試——可靠性是安全的基礎。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安全細節之外,如果車輛本身的可靠性受到質疑,相信這些所謂的安全細節是沒有意義的。一輛車的可靠性決定了它的使用壽命,如果這些方面做得好,它的量產車的安全性就會得到根本的保障。
編輯評論: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方面,汽車安全設計中還會有很多被忽視的小細節。其實說到汽車的安全,不是一個小概念,是各個部門的協同工作。除了車身結構設計和主被動安全防護之外,很多細節也不容忽視,而這些細節也是很多情況下決定安全性的關鍵。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