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炳鋒:未來五年電動車產銷增速超40%
6月17日至19日,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嘉定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是“新起點、新戰略、新格局——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2021年,站在“十四五”規劃的新起點上,中國汽車市場在疫情過后開局良好。當前,在多領域產業變革同步的背景下,汽車產業向電氣化、智能化、網絡化、共享化、綠色化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論壇上,常務副總裁兼秘書長傅致辭。
付表示,自2021年以來,已連續12年位居全球汽車產銷量第一。在安全、節能減排方面,緊跟國際先進法律法規;新能源產業加速市場化進程;智能聯網汽車發展與世界同步,市場優勢明顯,已成為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面向未來,在動蕩的產業轉型中,擁有百年積淀的汽車產業必然會經歷一次重塑,中國汽車產業也面臨著巨大的變革挑戰。
傅強調,面對近年來產業大變革的挑戰,全行業對產業發展的未來有著深刻的戰略意識:一是汽車產業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第二,中國汽車市場正在引領這一變革,全球的汽車公司都可以在中國這個重要階段空實現大有可為的發展;三是中國汽車產業是建設制造強國的主力軍,中國品牌的主場作用和使命更加突出。
未來15年,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汽車產業將繼續向電氣化、網絡化、智能化演進,這是全球汽車企業爭分奪秒的“追逐賽”。傅認為,這場“追逐賽”也將是一場“淘汰賽”,而中國品牌在國內應該會有更好的表現,比賽也會更加精彩。
傅還提出了一個重要觀點:
首先,電氣化模式正在加速。
預計未來5到8年,我國大量IV級以下車輛將逐漸面臨淘汰和替代,這將給電動汽車市場帶來巨大的空缺口。從快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現來看,加上雙碳目標的驅動,政府將加快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進程。我們預計,未來五年電動汽車產銷增速將保持在40%以上,到2025年,新車占比將超過20%,或達到更高水平。
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不斷提高,汽車市場將發生明顯變化:一是能源使用結構將發生變化,綠色能源利用率將大幅提升;二是電池、電機等新材料供應將達到新的平衡,成為供應的重要保障;三是充換電基礎設施布局明顯擴大,充電設施智能化將得到普及;四是新能源汽車相關配套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更加完善健全。
二是加快產業鏈創新體系建設。
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過程中,“新四化”不斷創新發展,工業互聯網、自動駕駛、汽車芯片、操作系統、軟件服務、計算平臺等大大拓展了關鍵資源的覆蓋領域,數字化成為汽車產業生態鏈中的主要牽引。在中國巨大市場的推動下,加速了與傳統供應鏈的融合。共同構建完整的、區域性的產業鏈保障體系,支撐“雙循環”暢通,將為國內外零部件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也為技術創新企業帶來無限發展空。
三是產品技術研發加速迭代。
電氣化、智能化推動產品核心技術不斷拓展,軟件和車載電子架構成為研發的主要內容,汽車產品的R&D也呈現出軟硬件協同、持續快速迭代的趨勢。這就對R&D能力和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大量新的人才和資源要素支撐。孤立的機電系統將被淘汰。未來將打破現有企業的邊界,建立協同共享的技術開發平臺,不斷提升產業集中度。
此外,數據和信息是產品研發的重要資源。從數據跨境和信息安全的角度來看,R&D本地化將成為必然趨勢。目前,許多跨國公司已經將他們的R&D轉移到中國市場的前沿,贏得了競爭的主動權。
第四,服務生態迅速呈現。
在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技術加速融合的過程中,將顛覆傳統的商業模式,汽車從移動工具向算力終端、能源終端和數字終端轉變,并逐漸成為支撐構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關鍵要素。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