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5系更先進?全新寶馬3系自動剎車體驗
寶馬3系(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作為寶馬品牌的“靈魂”車型,于今年6月22日正式在中國上市。本次共有6款新車型,價格區間為31.39-36.39萬元。新一代寶馬3系在動力和操控方面都有所進化;在智能方面,也得到全面提升。除了未配備的325Li以外,其他車型均已配備。因此,我們的“主動緊急制動測試”項目對這款新車充滿了興趣。這篇文章是我們的經驗報告。結果如何呢?讓我們一起看。
在去年的測試中,我們對寶馬5系(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和寶馬X2(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都進行了測試,兩者在障礙車輛識別方面表現都不錯,但都出現了低速“停車”的情況。
后來我們采訪了工程師,發現現階段大部分車企對自動緊急制動功能的調整都比較保守。從最終結果來看,是寶馬5系適當減速,給駕駛員更多控制的狀態。當然,寶馬X2也遵循這一設計理念。那么升級后的寶馬3系還是這個邏輯嗎?我們先看一段視頻。
更多精彩視頻,均在車載家庭視頻頻道。
從視頻中可以發現,全新寶馬3系改變了剎車策略。在測試速度下,剎車開始變得平穩準確,并有提醒有剎車,大大提高了準確性。
另外,在目前國產寶馬3系的配置中,包括主動剎車在內的駕駛輔助功能在整個系統中都是選裝的,只有325Li第一版自動剎車沒有配備,其他都是標配,我們喜歡也喜歡。事實上,這些功能確實可以提高駕駛安全性。
介紹完配置方面的信息,我們再來看看這款車的具體表現。按照測試流程,我們把測試車分別開到10km/h、20km/h、30km/h、35km/h、40km/h、45km/h、50km/h,然后保持恒定速度,看車輛能否停在模擬車前,避免碰撞。其中,在30km/h以下,在社區低速行駛階段模擬車輛的系統響應能力,而在30km/h以上,測試日常行駛過程中的系統響應。
最高測試速度50公里/小時也可以通過。在更高的速度下,警告時間會變長,但需要注意的是,車輛被制動系統停止后,不能一直停車,制動鉗會立即松開,所以停車后駕駛員需要迅速接管車輛,防止車輛打滑。
體驗完車輛,我們再來看看這個系統是如何識別行人的。與道路上的車輛相比,行人更靈活、體積更小、形狀更復雜,因此對系統的計算性能和攝像頭捕捉有更高的要求。系統既不能誤判突然剎車,也不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樣難度會更大。
在這兩次對行人的測試中,我們發現寶馬3系的駕駛輔助系統響應非常快,并且都可以通過聲音提醒來制動。不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即使自動剎車有行人識別,現階段還是要多注意駕駛。畢竟人是多變的,現階段機器對行人特征的采集仍然有限,識別率無法滿足所有要求。前面說過,駕駛員輔助主要是以輔助為主,關鍵是正確的。
○更聰明的寶馬,還是你記得的那輛?
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這一代寶馬3系在智能化方面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除了這次體驗到的完全升級的自動剎車之外,其實還包括了寶馬旗艦X7上的倒車記憶功能、全速域ACC、車道保持等功能,這些功能都有。有了這些功能的加持,這款車變得更容易駕駛,也更安全,從去中心化的角度來看,對消費者來說也是一款不錯的車。
編輯點評:總的來說,寶馬3系的自動剎車功能已經很均衡了,現階段已經處于第一梯隊的位置。這些安全功能在實際使用中其實可以帶來一定的安全保障。從產品競爭力來看,接近標準的自動剎車也給這款車帶來了更多的競爭力。
不過,老話說得好,這些功能都是駕駛員輔助功能。作為司機,我們還是要謹慎駕駛,不能過分依賴這些功能,尤其是自動剎車功能。這些功能是非常緊急情況下的最后保障。
贏取大獎iPhone禮物等著你!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http://ueimg.3conline.com/pcauto/pc/art/w/aboutCar/1.0.0/images/wechat.png)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http://ueimg.3conline.com/pcauto/pc/art/w/aboutCar/1.0.0/images/wechat.png)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http://ueimg.3conline.com/pcauto/pc/art/w/aboutCar/1.0.0/images/wechat.png)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http://ueimg.3conline.com/pcauto/pc/art/w/aboutCar/1.0.0/images/wechat.png)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http://ueimg.3conline.com/pcauto/pc/art/w/aboutCar/1.0.0/images/wechat.png)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http://ueimg.3conline.com/pcauto/pc/art/w/aboutCar/1.0.0/images/wechat.png)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