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險綜合改革后 保費卻坐上過山車?
車險綜合改革正式實施至今已有三個多月,“減費增保提質”成為此次改革的方向。也有很多官方媒體報道人均保費下降了近千元。然而,在過去的幾個月里,許多車主經歷了車險報價的“過山車”。今天會下跌,明天會上漲。一家保險公司會倒閉,另一家保險公司會崛起。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車險綜合改革的主要內容。今年9月19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制定的《汽車保險綜合改革指導意見》正式生效。主要變化包括:
1)交強險保額由12.2萬元增加到20萬元;
2)部分地區優惠系數由最低30%調整為最低50%;
3)車損險覆蓋面更廣,包括之前的入室盜竊險、涉水險、自燃險等險種;
4)三類保險覆蓋面較高,從500-500萬到1000-1000萬;
5)增加了一些實用的附加險,如額外的車輪損失險和額外的外用醫療保險責任險;
6)參照風險記錄,無補償優待系數由1年擴大至3年;
7)刪除部分免責條款。比如刪除了因地震等次生災害容易引發理賠糾紛的免責條款。
在車險綜合改革之初,大部分車主的保費確實大幅下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保費報價波動變大。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10月初,業主B選擇了一家保險公司的系統報價。由于交強險基本保持不變,業主B主要想了解商業險的價格,得到的報價為1064.05元。
一段時間后,車主B的車險即將到期,想和之前報價的保險公司續保。按照之前的計劃,商業保險再次報價,變成了1272.17元,上漲了208.12元,漲幅接近20%。無奈之下,車主B開始尋找其他保險公司的報價,最終有一家公司報出了1017.11元的價格,比第一次報價更優惠。
本次車險改革后,保險公司自主定價系數為0.65-1.35。如果一個邁騰(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車主的保費是3500元,保險公司最多可以給6.5%的折扣,也就是2275元;最高浮動幅度為1.35倍,為4725元,兩者相差一倍以上。
在全面改革之初,許多保險公司根據可以給出的最低折扣系數報價。然而,保險覆蓋面的增加和保費的下降對保險公司來說并不是一個小壓力。為了避免巨大的損失,保險公司不斷調整自己的獨立定價系數,所以與9月底和10月初相比,目前的保險費確實有所增加。
改革時間尚短,保險公司無法保證目前的策略能否保證盈利,也不排除未來政策會繼續變化。目前建議在幾家保險公司之間比較價格進行續保,不要自投羅網。這件漲價了,也許另一件更便宜。
從不同的保險公司查詢是件麻煩事。現在,一勞永逸地去。作為中國領先的汽車互聯網平臺,以本輪綜合改革為契機,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推出了支持平安、眾安、迪達、陽光、太平洋等眾多保險公司一鍵投保的在線車險報價服務。
進入的線上比價平臺,輸入車牌號和車輛信息后,可以得到平安保險、眾安保險、陽光財險等多家保險公司的報價,為車主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通過比價平臺可以發現,每個保險公司的報價都不一樣,車主可以嘗試報價,看看自己的保費是漲了還是跌了。當然車險不能完全只看價格,但也需要關注方案、服務和理賠,建議綜合考慮。
點擊下圖參加活動。↓↓↓↓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