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東:充電基礎設施亟需標準化管理
當電動車因火災事故沖進熱搜時,人們會發現事故大多發生在充電環節,那么充電樁等硬件設施是否應該為此背黑鍋呢?9月23日,中國電力理事會標準化管理中心主任劉永東在蘇米山會議上表示,充電產品質量能否保證電動汽車安全可靠充電是業界一直擔心的話題,充電基礎設施仍需不斷完善安全技術標準。
中國電力協會標準化管理中心主任劉永東
就電動汽車的自燃而言,電池只有在有電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燃燒爆炸,充電的過程就是能量積累的過程。能量越多,火災風險越大。然而,車輛是否會有火災風險也與電池組的設計、電芯的熱穩定性以及車輛本身的設計密切相關。充電樁不應為電動車火災事故買單。但劉永東認為,市場上的充電產品還有提升空的空間。
首先,就用戶體驗而言,電動車主手機上可能安裝了半屏充電App,但這仍然不能保證他能順利充電,這就是充電行業缺乏互聯互通帶來的問題。
其次,就充電設備而言,市場上充電樁等產品同質化嚴重,產品質量和可靠性不能完全保證電動汽車安全可靠充電。電網公司及相關企業仍需努力創新,提高產品的可靠性。
最后,從技術路線來看,我國技術路線相對復雜,有DC、AC等多種路線,技術相對不成熟,增加了車型和充電樁的產業化成本,同時阻礙了我國充電技術走出去。
在上述問題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我國正在逐步推進充電行業的標準化。劉永東認為,首先要做的是建立一個標準體系,這將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制定了2021-2035年車輛發展規劃,現在只是征求意見階段;其次,國家能源局正在修訂充電設施發展規劃指南,初步政策范圍可能涵蓋2021-2025年。
二是運維標準,即建立充電設施產品質量可靠性管理標準,包括設計規范和施工規范等。同時,為了讓各大運營商為用戶提供收費服務,應建立收費身份認證技術標準體系,解決收費身份賬戶統一識別安全問題。
據劉永東介紹,上述兩項標準的制定工作已經啟動,預計2021年完成。此外,充電設備標準也在編制中,充電接口相關標準正在申請中。
另外三個重要課題是V2G智能充電樁、無線充電和換電標準,其中無線充電是自動駕駛秤的基礎。目前,標準化管理中心已經完成了無線充電路線圖的第一步。換電標準涉及兩個方向:共享換電和重卡換電。此外,劉永東介紹,圍繞充電基礎設施制定的標準也將與技術研發和產業規劃同步,真正實現車樁協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更快發展。
編輯評論:
雖然政策和標準的制定對于普通車主來說還很遙遠,但我們可以直觀地感受到目前充電市場的不足,比如缺乏互聯互通導致很多充電app安裝在電動車主的手機上,接口或設備不統一導致車輛必須到指定的充電樁進行充電等。一旦這些市場的無序發展得到規范和監管,用戶的充電和用戶體驗將得到極大改善,新能源汽車的產業規模有望發展得更快更好。你在收費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你認為應該盡快建立和制定哪些標準?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