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報告發布
如果你認為專車、快車、順風車、網上打車、網上租車等拼車模式讓日常出行變得極其便利,那你就不是一個人了。《2021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年度評估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汽車共享出行用戶數已超過4.5億。
在12月20日的發布會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行業研究部副主任馮金山表示,無論電氣化、智能化、網絡化等技術如何發展,都需要應用到移動出行場景中進行融合支撐,包括車共享出行在內的移動出行成為影響技術路線圖的重要外部因素。《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共享出行在全社會的滲透率已達到15.02%,這意味著15.02%的汽車出行里程由汽車共享出行完成,且這一趨勢還將繼續擴大。
每天乘坐出租車出行時,你可能會發現“綠色品牌”汽車越來越普遍,這不僅是因為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也是因為消費者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報告顯示,中國的主要核心技術在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零部件上表現明顯。比如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我國約為240Wh/kg,磷酸亞鐵鋰約為180Wh/kg,與國際量產水平基本持平。但日韓2.17萬節單體電池能量密度可達270Wh/kg,中國仍在追趕。簡而言之,增加電池能量密度的好處是密度越高,在不增加車身重量的情況下,汽車行駛得越遠。
但需要注意的是,將能量密度作為電池評估的主要技術指標是不合理的。因此,在會上,馮金山建議調整技術路線的設置,單獨追求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的思路,同時建議在一定程度上將動力電池能量密度與補貼政策脫鉤,加大對動力電池安全性的研究、監督和檢查力度。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綜合進展評估》
過分追求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可能會造成電動車火災事故的隱患。專家和業界都注意到了這一點,國家也開始在這方面進行初步調整。比如12月1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汽車產業投資管理條例》,取消了“能源型汽車動力電池單元比能量不低于300Wh/kg,系統比能量不低于220Wh/kg”的要求。這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的導向正在向綜合性能和安全方向發展。無論是新能源私家車還是共享汽車,安全都將是未來的第一要務。
在燃油車方面,中國的汽車技術也有了明顯的提升。據馮金山介紹,在國產48V輕混系統方面,吉利博瑞(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的48V節油率可達15%;與此同時,變速箱總成電氣化加速,廣汽開發的7速WDCT即將量產。而且,長安汽車已經完成了三缸發動機的自主研發和量產。這一切不僅會推動汽車行業不斷的技術進步,還會讓人們的日常出行更加省油,更加環保。你有沒有得到中國汽車技術的進步和節能/新能源汽車保衛藍天的努力?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