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決定市場?歐洲電動車銷量反超中國
自2021年中國啟動“十城千車工程”以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已經發展了十一年。由于先發優勢,中國長期保持著“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冠軍”的稱號。然而,根據最近的數據,情況發生了逆轉。
日前,柏林獨立汽車分析師Matthias Schmidt發布調查數據顯示,2021年1-7月,歐洲累計注冊電動汽車數量已達到50萬輛,按照這一趨勢,2021年歐洲電動汽車銷量將超過100萬輛。
“隨著大眾ID.3等重型車型的推出,歐洲電動汽車銷量可能會迎來又一波增長。”
有先發優勢的中國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1-7月,我國共銷售電動汽車48.6萬輛,同比下降32.8%。其中,乘用車領域1-7月累計銷量為43.6萬輛,同比下降33.4%。而且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中國很難在2021年全年完成1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所以,2021年結束后,“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稱號很可能會易手。
據悉,歐洲國家近期公布的電動汽車補貼政策,為銷量趕超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與2021年相比,德國每輛純電動汽車的平均補貼增加了1000-2000歐元,每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平均補貼增加了750-1500歐元。法國為每輛純電動汽車補貼最高12000歐元,荷蘭為每輛價格低于45000歐元的汽車補貼4500歐元。
編輯評論:
看到以上數據的對比,不僅讓人想起PSA集團董事局主席唐唯實的一句話,“電動車根本不被主流消費者認可,沒有補貼就沒人愿意買電動車。”在中國補貼下降,現在歐洲補貼上升之后,電動汽車的銷售表現似乎證實了唐唯實所說的話。但中國電動車銷量下滑也是一個大洗牌的過程,為補貼而生的低端車型被淘汰。為了與補貼力度較弱的燃油車競爭,電動汽車企業不得不努力學習提高產品實力。這對消費者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嗎?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