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能源車補貼政策落地 退坡幅度超50%
"終于可以看到是誰在裸泳了。"
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還真是一年一道"檻"。3月26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就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也就是業內俗稱的補貼政策。
通知自2019年3月26日起實施,設置三個月的過渡期,為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6月25日。
過渡期期間,符合2018年技術指標要求但不符合2019年技術指標要求的銷售上牌車輛,按照2018年對應補貼標準的0.1倍補貼,符合2019年技術指標要求的銷售上牌車輛按2018年對應標準的0.6倍補貼。
也就是說,靠著財政補貼混日子的時代將成為過去,用不了多久我們就會知道是誰在裸泳了。
補貼退坡引發的蝴蝶效應
從我國目前的市場環境來看,新能源汽車在經過長達十余年的大力補貼之后,今年開始大幅縮水,勢必會造成系列的連鎖反應。
一方面,新能源車企將要承擔巨大成本壓力,因此不少車企都在嘗試多種方式來應對補貼退坡。其中北汽新能源、小鵬汽車、 補貼退坡之后,將促進新能源汽車廠商研發更多產品、提高生產技術、降低汽車生產成本。 如果技術提高了,汽車的續航能力也將進一步提升,而這對于消費者而言是一件好事,對于整個汽車產業而言更是如此。 新能源汽車的路在何方? 近年來,造車難、門檻高的聲音一直不絕于耳。然而盡管如此,誰也不能否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前景。 2018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突破百萬,成績斐然。數據顯示,新能源乘用車2018年產銷分別為107萬輛和105.3萬輛,同比增長80.5%和82%。 這一年,新能源汽車之所以取得如此好的成績得益于國家政策和企業向上突破兩大因素。2018年的新能源車補貼對乘用車實施促進續航里程提升的補貼標準,實現了高續航里程化的技術突破。 然而補貼的大浪潮退去之后,新能源汽車的路又在何方? 首先補貼退坡之后,新能源汽車存在的諸多問題將再一次暴露在民眾眼下。 盡管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始終與日俱增,但是存在的隱患也是最多的。充電設施不普及、電池問題、續航里程、乃至一些車輛的質量問題等等時有發生,但直到現在很多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統計數據顯示,僅2018年新能源汽車就召回了13.57萬輛,召回比例則高達13.46%,這個數據無疑是恐怖的,并且這些被召回的汽車中,大部分為國產車。 因此對于各大新能源車企而言,眼下急需解決的就是汽車產品質量問題,沒有質量,一切都是空談。 只有不斷投入研發新品、做好產品質量本身,完善產品售后,才能在消費者心中打造良好的口碑形象。 其次,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客觀分析來看,補貼不會取消至無政策。在眾多產品更新換代的基礎上,國家的政策只會逐漸偏向于更優質的產品上。因此,強者恒強將是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旋律。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支持,像基礎的充電樁建設,公共出行環境的改善,包括對于新能源車給予一些特殊的不限行、不限購、免購置稅等優惠政策等,都將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如果這些政策能堅持、繼續完善甚至強化的話,我國新能源汽車之路必將取得成功。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