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奔馳b級車會不會被笑?開奔馳b級都是什么人
現在的豪華品牌已經不滿足于中高端車型的市場,而是想向下發展,占領中低端市場的份額。比如奔馳A級(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是奔馳進軍低端市場的產品,而本文的主角奔馳B級(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雖然是進口車,但也是奔馳進軍低端市場的一員。其中奔馳A級目前還算有點成績,但是我們的b級車就慘了,銷量只能用零星來形容。
其實奔馳B級賣的不好真的可以理解,因為隨便就能挑出一大堆缺點。首先,一個很大的問題是b級車不是國產的,或者說奔馳根本沒想過要國產b級車。原因是兩廂車在國內沒有很大的市場空。兩廂車在國內的需求量很大,但都集中在高爾夫、飛度(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炫上。所以奔馳在國內A級的時候不得不把兩廂改成三廂。
其次,奔馳B級作為一款探索市場的產品,并沒有真正滿足中低端市場消費者對轎車的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價格高
因為不是國產,奔馳B級的價格不可能像A級一樣降到15萬的水平,最低配置也得20萬起。最新款相比之前的奔馳B級,只比之前便宜了兩三萬,所以奔馳B級在價格方面做的并不好。
第二,配置低
其實價格高并不是特別大的問題。畢竟現在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已經大大提高了,作為奔馳貴一點也是可以接受的。但關鍵是這樣的價位不好配置。20多萬的車連后出風口都沒有,后懸架還是扭力梁。自動泊車,自動大燈,分段天窗,倒車雷達有什么用?
第三,維護費用昂貴
雖然奔馳B級的很多保養零件都是A級通用的,但是保養一次還是很貴的。一次普通的常規保養大概需要1500元左右。雖然一年保養一次,但有些低端車一年保養兩次也就1000多塊錢。保養這么貴,更別說危險了。對于中低端市場的消費者來說,負擔太大,這個不能強求。
第四,市場定位太偏。
一個網絡論壇的網友用一個非常貼切的比喻描述了奔馳A級(進口)(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和B級的關系,相當于高爾夫和途安。B級的初衷是擁有比A級更強大的空能力,所以很多人會說B級像MPV,而奔馳自己說B級是運動型旅行車,在歐洲可能更受歡迎,但在國內沒有一款旅行車是成功的。
不過奔馳B級也不是一無是處。既然是奔馳下沉市場的產物,那肯定有我們在低端品牌體驗不到的東西。
第一,品牌是被逼的
很多買奔馳A級和B級的國內消費者看重的無非是奔馳這個品牌,這是奔馳下沉市場的最大優勢。試想一下,如果不是這個三星級的標準,誰會接受一輛20多萬或者1.3T發動機加扭力梁后懸架的車。這個價位買個高爾夫GTI不香?
第二,優秀的內飾設計和做工
這種適用于A級和B級的內飾設計應該沒有人會覺得不好,而且這種內飾還獲得了2019年沃德十佳內飾的獎項??梢哉f這樣的設計就算用料差也能接受,但是奔馳B級的內飾用料一定要能保持水準,一點都不能挑剔。
因為奔馳B級的優缺點如此明顯,我們很容易忽略空作為一款比a級更具空能力的車所能帶給我們的實用性。
尺寸方面,奔馳B級的長度和高度都比奔馳A級好,也就是說坐在車前的空空間會更寬敞,后排前后空也沒有太大問題。后備箱有相當的深度和寬度,再加上可以按比例放倒的座椅靠背,放倒后非常平整,介于B級空之間的能力確實不錯。
乘坐舒適性方面,靜態下座椅的厚重感和包裹性都很好,中間平臺比較高,但考慮到頂配車型有四驅系統,還是可以接受的。前排座椅支持多向調節,包括腿托調節,但低配車型都是手動調節,這讓低配車型顯得更加卑微。
摘要
奔馳B級所謂的開拓市場,其實只是在配置上減少一些東西然后讓價格更低。奔馳B級在性價比這個最重要的方面做得不夠好。況且車型的定位在國內是冷門,所以說買奔馳B級最后也不會是一個踏實的普通消費者。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