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式和非承載式的區別,非承載車身碰撞就報廢嗎?
根據汽車車身結構的不同,可分為承載式車身和非承載式車身。那么,負載體和非負載體有什么區別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非承載體
看家用車的外觀很難分辨出是哪種非承載式車身。其實我們可以注意一下,平時在路上跑的大貨車都是有貨廂的。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貨艙、輪胎、駕駛室、發動機等。所有的卡車都安裝在一根大鋼梁上,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大梁”而有大梁的車,我們稱之為非承載式車身。
以前很多車都是采用非承載式車身,現在只有部分越野車還在堅持這種結構,比如奔馳G級(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豐田陸巡系列,Jeep牧人等。非承載式車身的車雖然結構簡單耐用,但舒適性較差。由于非承載式車身重心高,其駕駛操控性不好,密封性能一般。
對于廠家來說,非承載式車身不利于汽車工程設計,因為需要將車身懸掛在車架上,然后用彈性元件連接,導致整車質量較重,不僅油耗高,還會影響車輛的加速、制動和操控性。
車身底盤一體型
基本家用車全部采用承載式車身。承載式車身去掉不承重的獨立車架,用大小車身結構連接起來,就成了所謂的承載式車身“梁”。
我們可以看到車外的部件,比如車門、擋泥板、車頂等。,都是車身表面的覆蓋件,這些覆蓋件對車身的強度影響有限。所以有人說車身外殼很薄,然后定義一輛車碰撞安全性差,這是不正確的。
非承載式車身和承載式車身哪個更安全?
非承載式車身大梁強,碰撞時折疊緩沖區往往很強,但這樣一來,吸能效果往往不如承載式車身。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有人認為激烈碰撞時車身不變形是最安全的。其實不科學。身體不變形不代表能保護人的安全。相反,身體一定程度的變形是為了保護人的安全。
根據IIHS提供的數據,在多車事故中,非承載式車身占據一定優勢。畢竟有大梁的非承載式車輛,在激烈的碰撞中,對于乘員來說,變形會更小,生存時間空會更大。但在單車事故中,即非承載式車輛與其他物體發生碰撞時,部分非承載式SUV的死亡率相對較高。此外,在翻車事故中,非承載式車身的死亡率也相對較高。
碰撞后,非承載式車身的大梁剛度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影響,肯定不如以前了。即使修復后,也容易出現異常噪音和共振。如果是嚴重碰撞,修復不夠完善,會影響車輛的受力平衡,容易加重大梁的疲勞。
相關閱讀:
后驅和前驅,汽車前驅和后驅哪個好?
適時四驅和全時四驅有什么區別?適時四驅有用嗎?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