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途的優缺點是什么?
都在聊捷途,我也來說說買車兩個月的用車感受吧,提筆寫來想到哪里寫到哪里,可能邏輯性不強,但絕對真實車主用車反饋,語言或許不夠優美,但絕對具有買車參考價值。
我對高配車不感冒,自動擋車型如果變速箱不夠給力那么我會放棄自動擋版本選擇最為原始的MT波箱,所以在面對搭載盛瑞二代8AT的捷途X70(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之時,我選擇了手動擋低配車型。
出于陸風、眾泰等車型上搭載一代盛瑞8AT的糟糕表現,即便是盛瑞表示二代波箱經過了全面優化,但商業自吹行為在我這里毫不具備參考價值,沒有口碑積累企業單方面鼓吹自己優秀,最終還得是市場來當小白鼠。
9月30日提車到手,十一忙于工作也沒有能開的上它好好把玩一把,但兩個月下來用車感受也算頗多。
X70最大的優勢在于“大”,尤其是1900mm的超寬車型,已經達到寶馬X5(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級別,超過了絕大多數城市SUV以及很大一部分硬派SUV,要知道普拉多(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寬度也僅僅為1885mm,號稱寬體轎跑的凌渡(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不過1826mm。
當然寬的直接優勢可以體現在兩方面,一個是車廂乘坐感受,另一個則是寬輪距帶來的出色底盤防側傾能力。
聊到這,直接從駕駛感受聊起,出于底盤調教的習慣性,瑞虎7(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上直接了當的底盤反饋延續到了捷途X70上,雖然奇瑞并不宣傳其誕生于T1X平臺,但從駕駛感受以及底盤布局上來看,擁有一整套模塊化平臺的奇瑞集團還是把捷途放在了T1X平臺上生產。雖然其號稱捷途誕生于iPeL平臺,但其中P則代表平臺化。
那么駕駛捷途X70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
首先是方向的輕盈感,我這種常年駕駛機械液壓助力的駕駛員上手捷途第一感覺就是“轉向過于輕盈”,原地著車狀態下輕甩食指可以讓方向轉到底,不過電子助力的好處在于車速越快方向越沉,高速120km/h下能給你一種非常有韌性的拉扯感,這種拉扯感此前在高爾夫(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上有所反饋,十分美妙。相信奇瑞在這套捷途轉向系統上下足了功夫,至少對于女司機來說,不至于出現原地打不動車的尷尬情況。
其次是底盤的整體性,雖然沒有找到捷途X70麋鹿測試的視頻,但是可以非常明確的告訴大家,捷途在過彎時候的防側傾能力以及底盤的支撐性能給你很強的信心,至少在我對比本田某SUV、哈弗某SUV以及吉利某SUV之后,捷途的底盤反饋感以及信心感是最強的。
配合著整體性不錯的底盤系統,奇瑞的這臺1.5T+5MT動力總成不算先進,但是也絕對不能算落后,1.5T發動機屬于瑞虎7、瑞虎8同臺引擎,出于奇瑞商用車的特殊身份,其代號為E4T15B,147ps的最大馬力數據甚至弱于長城那臺老舊的電噴1.5T發動機,但優勢在于渦輪1200轉左右介入,1750轉達到最大扭矩,配合著手動變速箱第一檔位的換擋方式,其實動力感受相對“澎湃”。
至于油耗,個人喜歡暴力駕駛,所以目前油耗8.7L百公里。
車內疏于打理加上經常拉貨的原因,整潔度較差,僅供配文。
前排座椅調整到合適位置,筆者身高172cm左右,屬于國人普通身高,后排空間腿部還有兩拳有余。再加上上文提及1900mm的超寬車身結構,橫向乘坐表現非常寬敞。
空間,正是捷途的強勢之處。
比如說二三排座椅(6座車型)放倒之后,可以獲得縱向超過1.8米的空間。這玩意我已經想不出什么專業化的語言來表達他的優勢,用“臥槽能當床”來夸一下吧。
我為什么買捷途?其實就是為了能拉貨能家用,后排座椅放平之后著實能獲得比寶駿730(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更強運載能力的空間。這點毋庸置疑。
前文聊了一堆優點,缺點同樣需要點評一下。
隔音,捷途X70亟待提升的就是隔音,當然因為成本限制的原因所以說可以理解,但是較差的隔音以及路感清晰的底盤,爛路駕駛感受并不好,嘈雜的外部反饋以及敏感的底盤,爛路的確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座椅,同樣源于成本限制原因,座椅包裹感有所欠缺,長途駕駛200km余公里腰部略顯難受,畢竟我這個長期文員工作者無法忍受座椅貼合度不夠高的缺點。
油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腳踩油門高轉速換擋,就得承受較高的油耗。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