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經常短途駕駛有什么影響?
很多人認為長時間短途行駛會導致電池電量損耗,其實不一定。我覺得長時間短距離行駛對新電池影響很大,對老電池影響就沒那么明顯了。
因為汽車電池的標稱電壓為12伏,所以充滿電所需的充電電壓約為14.4伏。汽車發電機的實際輸出電壓基本低于14伏,所以即使你每天高速跑,理論上電池也無法充滿,所以我們假設可以充到95%。
電池電量越低,充電電流越大,充電速度越快。那些舊電池本身也沒多少電,假設電是70%。一次開始跑幾公里要十幾分鐘,差不多把啟動時消耗的電補上了。另外,不能天天跑短距離。偶爾跑幾個長距離也能養精蓄銳。所以這些電池往往處于比較穩定的半滿狀態。
但是新電池不能工作。如果你的新電池有95%的容量,一旦啟動就會消耗1%的電量。運行十分鐘后,由于充電速度慢,此時只能補充0.5%的電量。于是,跑了一次,電池就損耗一點,直到電池損耗更多,充電速度更快。此時和舊電池差不多:半滿狀態已經很久了。
雖然這樣短期內不會導致電量損失,但是電池長時間充不到電,狀態肯定不好,后期更容易出問題。所以長時間短途行駛的車,跑幾次都不會沒電,但是一旦沒電,基本上電池就得換了。不過跑長途的車偶爾會沒電一次,充電后說不定還能再用兩年。
積碳這個話題比較空洞,因為發動機積碳的原因很多,不經過長期對比驗證,很難評價長期低速行駛對積碳的影響,只能從理論上進行簡要分析。
發動機溫度低時,汽油的揮發性差,此時噴油集中,更容易形成積碳。無論你是跑長距離還是跑短距離,這都是你在發動機水溫上來之前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不同的是,如果短途行駛達不到正常水溫,噴油始終處于集中狀態。停車后,很多燃燒不充分的油氣會長期附著在氣缸、進氣門、進氣口等部位,更容易形成積碳。
但長途車輛發動機水溫正常后,噴油量也正常。而且在行駛過程中發動機平穩輸出動力時的良好燃燒,可能對冷機運轉時的一些附著物有一定的清潔作用,從而緩解積碳。
機油增加的原因也很簡單。冷啟動時噴油量大,部分未燃燒的汽油可能會進入曲軸箱與機油混合。這是冷啟動后會出現的現象。當發動機運轉一段時間,油溫升高,汽油就會蒸發。
但如果行駛距離過短,油溫不會上升,汽油也不會揮發。長此以往,石油中的汽油會越來越多。
平均油耗增加是必然的,但沒必要為此擔心。因為行車電腦計算的平均油耗是根據噴油量、行駛時間、車速、里程等信息計算出來的。從你家到你工作的地方有兩公里,發動機還沒熱過。整個過程中,噴油始終是集中的,經濟車速下的行駛時間短,所以電腦算出來的平均油耗一定很驚人。
但這也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因為你還沒有完全讓發動機進入最佳工作狀態。因此,
其實這種說法并不成立。原因很簡單:無論是短距離行駛還是長距離行駛,都要經歷冷啟動的過程,磨損是相等的。
總的來說,我覺得如果有長期的短途駕駛需求,沒必要太擔心。定期使用燃油清凈劑可以防止積碳。如果條件允許,使用充電器定期給電池充電。定期檢查油量。如果真的油多了,就把它趕出去跑一段時間。其余的基本不會有大問題。如果有問題,就等到出問題的時候。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