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汽車用什么驅動方式?汽車驅動方式介紹
汽車驅動方式簡介:兩輪驅動
兩驅中的兩驅根據發動機在車內的位置和驅動輪的位置不同,可以分為前后驅(FR)、前置前驅(FF)、后置后驅(RR)、中置后驅(MR)等形式。現在兩驅越野車和轎車多采用前后驅。前輪驅動(FR),全稱是前置發動機后輪驅動,是一種比較傳統的驅動形式。前輪負責轉向,后輪負責驅動全車。在這種驅動形式下,發動機輸出的動力全部傳遞給后驅動橋,后驅動橋帶動后輪驅動汽車前進。所以在實際行駛中,后輪推動前輪,帶動汽車前進。相對于兩輪驅動的其他驅動形式,前后驅動具有相當大的優勢。汽車在好的路面上起步、加速或爬坡時,驅動輪的附著壓力增大,牽引力明顯優于前驅。同時,前后驅動的汽車還具有良好的操縱穩定性和駕駛舒適性,有利于延長輪胎的使用壽命。另外,前后驅動的布置使汽車的發動機、離合器、變速箱等總成靠近駕駛室,簡化了操縱機構的布置和轉向機構的結構,便于汽車的保養和維修。基于以上優勢,國產寶馬325i和530i,以及更高檔的進口寶馬轎車,賓利、奔馳、捷豹等眾多豪華車大多采用前后驅。
汽車驅動方式簡介:四輪驅動
以前只有越野車用4輪驅動。在大多數越野車中,變速箱后面安裝了一個手動分力器,前后軸上安裝了一個叫做驅動橋的部件。變速箱的輸出扭矩通過分動箱和傳動軸傳遞給前后橋上的驅動橋,然后扭矩通過驅動橋傳遞給車輪。有些車也采用4輪驅動裝置,如奧迪A4quattro、Q7和歐藍德(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4輪驅動版。汽車的馬力基本上都挺大的。加速時重心后移,整車重量會移至后輪軸,導致前軸輕飄。前輪驅動的汽車即使在好的路面上也會打滑,4輪驅動可以避免這種現象。
內車上的4輪驅動裝置設計為常嚙合式,增加了粘性耦合器,省去了手動分力器,扭矩按要求自動分配到前后輪。在正常路面上,發動機輸出扭矩的92%由四驅裝置分配給前輪,8%分配給后輪。在濕滑的路面上,將發動機至少40%的輸出扭矩分配給后輪;當前輪先打滑時,前后輪的速度差會立即使聯軸器內的粘液變稠并鎖緊聯軸器,這樣傳動軸只會將扭矩傳遞給后輪,前后輪速度差消失后會自動恢復原來的驅動形式。
好了,今天的小編汽車簡介就到這里了。從上面的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簡單介紹一下Auto小編的汽車驅動,就是說汽車的前后輪基本都是有動力的。發動機的輸出扭矩可以根據不同的行駛路況,以不同的比例分配到所有的前后輪上,從而提高汽車的行駛能力。而且利弊基本互補。希望今天小編車展的簡單介紹能對朋友們有所幫助。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