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能不能直接裝臺發電機 取消電池
三類新能源汽車選擇電驅動的真正原因新能源汽車分為三類,分別是:插電式混合動力、增程式電驅動和純電驅動。普通家用汽車主要選擇插電式和純電式,商用車主要使用增程式混合動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區分?
要解決問題,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增程,增程系統的特點和制造成本。找到答案后,我們自然會明白其余兩類系統的優缺點。
增程式技術-優缺點增程式車有三個知名品牌,分別是新動力品牌中的別克沃藍達(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寶馬I系、理想車;然而,除了少數用戶和分析師,這些汽車往往被普通汽車愛好者所忽視。原因是這幾款車的性能并不亮眼,甚至理想一款弱于同級競品;而引人注目的中高級車,不是如何省油,而是是否有駕駛樂趣!這里這就是問題所在。增程一般弱于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
該增程系統包括:
內燃機和發電機驅動的動力電池混合模式的工作原理是內燃機發電,同時給電池組充電,給電機供電。如果不考慮EV純電驅動模式,動力電池甚至可以用超級電容代替;只是它保持純電動模式非常重要。日常開車不走路,能真正體現節能不用油。因為一升油等于三度電,電機的動力轉換損耗可以低至個位數,所以電驅動的成本可以比混動模式低幾倍,比燃油動力汽車低十倍。
因此,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只能有純電驅動,增程模式只是在動力電池成本過高,無法增加裝機容量實現長續航的階段的過度選項;而且這種技術其實比PHEV差,適用的車型非常有限。
1:增程系統的內燃機只用于發電,那么它的性能是不是被浪費了?
假設增程式車由前后兩個電機驅動,同級別插電式混動車也有相同的標準電機;在加速過程中,PHEV可以讓內燃機輔助駕駛,這是(1+2=3)模式;但增程車只有(0+2=2),所以即使內燃機只有100 kW/200Nm的動力儲備,似乎也能讓PHEV擁有更強的性能。
所以增程式車永遠是冷門車型,成為熱能選項只有一種可能:——可以進入 15萬的區間!原因是這個區間的燃油車動力普遍較弱,電機具有啟動時能爆發最大扭矩的特點,能高速運轉理想 NVH;即使功率相對較低的電機,也能提升入門級性能標準,同時滿足消費者"省油的剛需"。這項技術如何實現節油?
2:定速是省油的基礎,變比差是省油之道。
汽車在暢通的道路上定速巡航時油耗最低,但在城市道路上低速行駛時油耗較高。這似乎違背了物理學的特點,但還是符合規律的。因為城市道路上總會經常出現擁堵,車輛啟停很費油。比如起步時沒有慣性力輔助,通過拉轉速來加速,難免油耗高。
但定速巡航時不會有明顯的速度波動,重要的是巡航速度很低;轉速除以內燃機每分鐘油耗的2倍,那么低轉速就等于低油耗。增程式駕駛只需要內燃機在恒定的低速下發電,即使在擁堵的道路上也是如此,這是節油的基礎;盡管產生的電能
運營車輛也不需要高性能,只要動力能滿足載客或載貨的要求即可;因此,所有混合動力汽車都采用增程技術,對于配備大功率電機的公交車和普通代步車,甚至可以取消傳統的多擋變速箱。制造成本的大幅降低可以降低采購成本,何樂而不為。
事實上,增程技術已經應用了半個多世紀(查成交價|參配|曾經制約電動車普及的障礙是制造成本高。比如NCM(鎳鈷錳)電池是主流,每千瓦時(kwh)容量要1.5k左右;普通緊湊型車要達到500km以上的實際續航能力,需要70khw左右的儲能,僅電池就要10萬元以上。這樣一來,續航時間長的車一般都很貴,而支撐銷量的快銷車一般價格都很低,這就催生了混動車。
升級:LFP(磷酸鐵鋰電池)具備替代NCM的能力,單體能量密度可達到相當水平,系統能量密度可全部達到160WH/KG的標準;即使是低密度的LFP電池也可以通過特殊的結構超越體積能量密度,比如刀片電池。
在續航能力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延長使用壽命至整車循環完成,不考慮動力變化,穩定性超過NCM很多倍;關鍵點是制造成本可以降低"1k+";同樣續航的鐵電池電動車價格可以下降10萬元左右,入門級車也可以做到長續航。此時需要什么混合動力技術?
商用車標準:
裝有充電弓高鐵的接觸網車輛采用純電力驅動,但耗電量極高。所以需要利用架空接觸網在屋頂供電,充電弓只有從架空接觸網取電才能正常運行。
這種模式也用于城市無軌電車。說白了就是在動力電池組外面的公交車上加一個充電弓和接觸網。目前云軌系統也在接觸網之外,車輛配備磷酸鐵鋰電池組,可以保證車輛在電網故障時通過電池組進站。
那么,當然,大型客車和卡車也可以使用這項技術。只要在國道、省道的主干道、高速公路上建設充電網絡,就可以給車輛配備低成本電池組,滿足短途接駁,長途通勤可以通過道路充電轉變為純電動。
其實,這種模式可以理解為"路基范圍延伸",但增程模式變成直接充電,發電是電廠背后的問題;所以混動技術只是過度,未來的汽車只會是純電驅動。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