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底盤的作用及性能
【太平洋汽車】汽車底盤的作用是支承、安裝汽車發動機及其各部件、總成,成形汽車的整體造型,并接受發動機的動力,使汽車產生運動,保證正常行駛,汽車底盤由傳動系、行駛系、轉向系和制動系四部分組成。
汽車底盤由傳動系、行駛系、轉向系和制動系四部分組成。底盤作用是支承、安裝汽車發動機及其各部件、總成,形成汽車的整體造型,并接受發動機的動力,使汽車產生運動,保證正常行駛。汽車底盤容易產生故障的部位主要集中在:
1、減震器:漏油是減震器損壞的先兆,另外,在壞路面上行駛顛簸明顯加劇或制動距離變長也是減震器損壞的征兆。
2、懸架控制臂膠套:膠套損壞后車輛將出現跑偏、打擺等一系列故障,即使做四輪定位也無濟于事。如果仔細檢查底盤,膠套損壞很容易發現。
3、轉向拉桿:轉向拉桿松弛是一個嚴重的安全隱患,因此,在例行保養時,一定要仔細檢查這一部位。做法很簡單:握住拉桿,用力搖晃,如果沒有晃動,就說明一切正常,否則,就應更換球頭或拉桿總成。
4、排氣管:排氣管是車底最容易受損的部件之一,檢修時別忘了看一眼。尤其是帶三元催化器的排氣管,更應仔細檢查。
5、萬向節防塵套:別小看萬向節外面的防塵套,它不僅有防塵作用,還能防止萬向節周圍的潤滑脂流失,防塵套一旦破損,潤滑脂很快就會流失,由于干磨,萬向節很容易損壞。
當超級底盤的研發和生產迭代集中于頭部之后,就會像現在IT行業的芯片廠商一樣,通過全球化的規模優勢極大的降低超級底盤的研發和制造成本,而面向用戶的整車品牌則可以把所有精力用于對用戶需求的理解以及產品定義之上,把底層繁瑣的工程開發交由專業的頭部公司來實現。特別是電動車進入到自動駕駛甚至無人駕駛的階段之后,超級底盤的標準化可以極大的降低研發和制造成本,而用戶更關心的已經不是駕駛樂趣,而是安全舒適的乘車環境,這將是未來OEM廠商的核心競爭力之所在。
上世紀70年代,承載式車身開始在乘用車上普及,大眾桑塔納就是那個時代研發的擁有全承載式車身的三箱轎車,此后承載式車身結合底盤系統在不斷迭代和進化。
上世紀90年代,大眾率先拋出了平臺化車身的概念。以往同一個級別(車身尺寸)的車型往往從動力到底盤、車身結構都需要完整地從無到有開發一遍,周期長成本高。但是隨著大眾平臺化戰略的落地,車企只需要主攻若干個平臺,在相同平臺體系內盡可能共用零部件,就可以實現同樣的核心技術開發出不同種類的車型。就像當年銷量非常大的PQ35平臺,既有高爾夫這樣的主流兩廂轎車,又有MPV、SUV、旅行車、小貨車等一系列不同類別的車型。
車型的升級換代主要取決于平臺的換代,一個平臺換代之后,只需花費很小的成本就能實現該平臺下所有車型的升級換代。這也是為什么自大眾落地平臺戰略之后,市面上的汽車產品發生了兩個重要變化:一個是車型細分種類越來越多,另一個是升級換代周期越來越短。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問答叫獸)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