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鋰礦爭奪“劍拔弩張”
包括動力電池、材料、汽車、工業等行業巨頭以及金融資本都在加速入場,尋求鎖定進入供不應求通道的上游礦產。
近日,三家中國企業相繼在阿根廷搶占三個鋰礦的開發權,總造價約87億元。
其中,當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已同意通過收購Millennial以3.77億加元(約合19.2億元人民幣)持有Pastos Grandes項目。
紫金礦業以約9.6億加元(約合49.6億人民幣)的總對價拿下Tres Quebradas項目。
贛鋒鋰業以1317.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8400萬元)完成收購馬里亞納項目8.58%股權后,將擁有100%股權,交易總額18.3億。
據先進鋰電池不完全統計,今年國內外與鋰礦競爭開發的項目有16個,涉及金額超過440億元。其中,境外礦產資源相關項目7個,境內鋰資源相關項目9個。
鋰礦爭奪戰迫在眉睫。一個明顯的趨勢是,全球企業都在深化全球鋰礦布局,中國的企業布局速度和規模最為突出,未來有望在鋰礦供應市場占據主導地位。
但多家企業布局鋰礦資源的節奏進一步證明鋰供應面臨短缺,通過入股、收購、鎖定長單等方式配置鋰資源仍是未來市場的主旋律。
一方面,面對TWh時代,供應鏈的有效供給將面臨巨大缺口,電池企業需要提前防范資源失效的風險;另一方面,鋰電池材料的價格是"瘋狂",而電池企業需要平抑供應鏈的價格波動,實現核心原材料的成本控制。
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歐洲和美國今年都提出了長期碳中和目標,并給出了新能源汽車的普及目標。其中,中國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車普及率達到20%;2035年,歐洲要求新能源汽車全面電動化,即100%普及;美國也提出2030年實現新能源汽車50%的普及率。
根據GGII預測,2025年全球動力和儲能電池出貨量將達到1516GWh。按照10000噸碳酸鋰加工能力可滿足15GWh電池需求估算,將衍生出101萬噸碳酸鋰的產能需求。
與巨大的市場前景形成對比的是,由于前幾年鋰價的下行,去年很多大礦都遭遇了經營壓力,或減產或停產,導致全球鋰資源供應受限。
目前整個鋰資源行業處于供需失衡狀態,價格持續上漲。未來隨著供需缺口的擴大,市場供應和價格的演變將更加劇烈,這也是目前企業爭奪鋰資源的原因。
控制了礦產,企業就能掌握"喉嚨"鋰資源的穩定供應和成本控制。從目前的企業動態來看,主要呈現以下趨勢:
1.中國企業積極出擊海外鋰礦市場。
作為一個需求大國,中國企業走出去,從保持供應穩定和控制成本的角度出發,搶占鋰礦成本話語權非常重要。
目前,中國企業包括當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贛鋒鋰業、天華超晶、紫金礦業、西藏珠峰等。已經邁出了收購的步伐,未來將會有更多的企業參與到全球礦產資源的競爭中來。
2.從戰略上提高從鹽湖中提取鋰的地位。
目前全球鋰礦供應主要以鋰輝石為主,供應的代表國家是澳大利亞。但隨著澳大利亞鋰精礦拍賣銷售模式,國內鋰鹽企業與其合作難度加大,鋰的成本管理失控。
在已探明的鋰資源中
面對全球碳中和目標和TWh時代,鋰資源的戰略重要性已成為全球共識,未來的競爭必將更加激烈。加強我國鋰資源的開發,對于保障鋰資源供應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鹽湖提鋰方面,億緯鋰能、富林精工、贛鋒鋰業、西藏礦業、藏格鋰業等紛紛將觸角伸向國內鹽湖資源,參與礦產開發和資源鎖定。
在云母提鋰方面,當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郭萱高科等。搬到宜春,從產業鏈連接到資金支持,進一步突破云母提鋰技術,降低成本,解決廢渣處理問題,使鋰云母成為未來鋰資源供應的重要補充。
中國美國的提鋰技術和量產規模已經到了質變的拐點,未來將在全球鋰資源舞臺上扮演重要角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