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獲得的新的自動駕駛技術專利相當復雜
不久前的公開信息顯示,蘋果已經公布了70項相關專利,包括車載系統、自動駕駛等智能相關專利,包括電機、懸掛系統、照明、車輛導航等。
另據報道,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凱蒂休伯蒂(Katy Huberty)預測,蘋果今年將在汽車研發方面投入近1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00億元)。
一向對投資小心翼翼的蘋果,在汽車行業花了不少錢。事實上,蘋果從手機等電子產品到跨界汽車的征程早已開始。
據悉,2013年,蘋果推出“iOS in the car”計劃,宣布進軍汽車領域;2014年,該計劃更名為“CarPlay”,這是蘋果的車載系統,與許多國際汽車制造商合作。同時,蘋果還有一個智能汽車的項目“泰坦計劃”。至于方向是打造“蘋果”汽車,還是開發軟硬件解決方案,蘋果并未透露。
“蘋果的最終目標是在汽車技術領域開發一個‘垂直整合解決方案’。”早些時候,凱蒂休伯蒂曾說過,未來汽車的最后一戰將是垂直整合解決方案的競爭。
目前看來,以蘋果、華為、小米為代表的手機公司更多的是在車聯網和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領域。例如,今年4月,小米投資了車聯網公司泰伯,華為的車聯網解決方案HiCAR生態伙伴去年超過了30家汽車工廠。
華為涉及的范圍更廣。上個月,粵華還宣布其自動駕駛操作系統內核(包括虛擬化機制)成功獲得行業安全領域最高級別的功能安全認證(ASIL ISO 26262-D),成為國內首個獲得ASIL-D認證的操作系統內核。這意味著華為從操作系統、車載系統、硬件MDC(移動數據中心)、通信模塊等多個軟硬件層面進入汽車市場。
為什么大家都要越界?一方面當然是拓展新業務,核心手機業務競爭早就很激烈,可以多條腿走路;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是大勢所趨。在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中,汽車是一個很大的領域。蘋果、谷歌、BAT、華為等公司早已儲備了大量的智能技術。而且他們跨界的成本比傳統汽車直接跨界到自動駕駛新物種的成本要低。所以你會看到一系列科技公司涌入汽車行業,汽車廠商也愿意和科技公司合作。
當然,新進入者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汽車行業的工業化程度很高,各個層面的上下游供應商之間有著緊密的合作。生態中沒有完全的敵人,各種類型的企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關系相對穩定。
蘋果野心勃勃,但提供一個新的生態并不容易。合作伙伴深入支持他們至關重要。硬件廠商和軟件廠商在車聯網和自動駕駛的主要陣地上都占據了一席之地,可謂強敵。硬件廠商包括傳統汽車廠商和新代表特斯拉和半導體供應商。軟件廠商包括谷歌、BAT巨頭,以及多家垂直創業公司。接下來的車聯網和自動駕駛市場也將迎來不間斷的競爭。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上汽大通MAXUS推出全新輕客品牌“新途” 四款家族新車重磅發布
- 29.88萬元起售 帝豪L HiP冠軍版最高優惠1.4萬元 續航1300km
- 3每日車聞:油價又降了/全新凱美瑞即將亮相/Model Y即將漲價
- 4深藍S7i/SL03i上市 搭載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 5添越長軸距MULLINER版將在廣州車展亮相 配備航空級座椅
- 6吉利幾何E螢火蟲新增車型 售8.48萬元
在线观看免费AⅤ网站 | 拍精品AⅤ国产精品拍在线 中文字幕1级精品视频在线 | 日本一本区免费高清视频 | 中文字幕vs熟女 | 亚洲第一精品视频观看 | 五月丁香国产精品 | - 29.88萬元起售 帝豪L HiP冠軍版最高優惠1.4萬元 續航130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