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汽車燒機油
記住,如果機油太多,機油壓力會增加,會增加機油滲入氣缸的機會。
2.避免長時間急加速和高速行駛。
發動機過度使用會使氣缸內的潤滑油膜破裂,活塞會因潤滑不良而干磨,造成磨損和燒油。
3.里程數高的車最好選擇粘度高的機油。
特別是在10萬公里的車上,粘稠的機油可以增加活塞與缸壁之間的密封性。
4.定期檢查油尺。
養成良好的驗車習慣,定期檢查機油,不要過分依賴機油警示燈。機油警示燈什么時候亮,說出來已經晚了。
5.定期更換機油。
按照保養周期定期換油,勤保養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
防止車輛燃燒機油
1)汽車零部件使用時間過長。
會發生過度磨損(如活塞和氣缸),導致燃燒室高壓氣體逸入曲軸箱,迫使機油泄漏。因此,當加油口蓋處廢氣泄漏嚴重時,應盡快檢修或更換磨損零件。
2)避免堵塞止回閥和排氣閥。
導致罐殼內溫度升高,油氣充滿整個空間而無法排出孔道,使得罐殼內壓力升高,潤滑油消耗量增加,更換周期縮短。發動機通風系統堵塞后,活塞的運動阻力增大,油耗增加。由于箱體外殼內外的壓力差,在密封薄弱處經常發生漏油現象。因此,需要定期對車輛進行檢查、疏通和清洗。
3)及時更換失效的油封。
車上很多運動部件(如油封、O型圈)會因為安裝不當、軸頸與油封刃口錯位、偏斜而甩油。有些油封使用時間過長,會因橡膠老化而失去管道彈性。如發現泄漏,應及時更新。
4)妥善解決各種油管接頭的密封。
車輛聯管螺母經常拆裝,容易打滑斷裂松動;兩接頭喇叭口精度差,兩錐面中心線不重合,接觸不良;不同錐度不匹配,會造成漏油。更換聯管螺母,通過研磨解決其錐面密封,按壓螺母解決密封。
5)避免輪轂甩油。
輪轂軸承和腔內潤滑脂過多,或其油封裝配不當,質量差,老化失效;頻繁制動導致輪轂溫度過高;軸螺母松動會導致輪轂甩油。所以用“腔潤滑法(即適度潤滑)”疏通排氣孔,嚴選優質配件,按工藝規范裝配提速是有用的。
6)注意墊片的作用。
汽車固定件零件之間的墊片(如接頭端面、端蓋、殼體、蓋墊、平搪瓷蓋板等。)起到防漏和密封的作用。如果材料、制作質量、安裝不符合技術規范,就起不到密封防漏的作用,甚至會發生事故。如油底殼或氣門室蓋,由于接觸面積大,很難壓緊,從而造成漏油。拆卸和組裝時注意正確放置,仔細檢查,按規范組裝。
7)車輛上的各種緊固螺母應按規定的扭矩擰緊。
墊片太松不緊會漏水;過緊會使螺孔周圍的金屬凸起或螺紋打滑,造成漏油。此外,如果油底殼放油塞沒有擰緊或松動脫落,容易造成機油流失,進而發生“燒瓦抱軸”的發動機損壞事故。
避免燒機油就是使用合格合適的潤滑油,并定期更換。
但是需要一個理念的是,不同國家的汽車發動機的設計理念是不一樣的:
大多數日本汽車發動機是一次性設計的。由于日本人的精明(也叫刻薄),發動機的很多部分在de上有很大的不同
歐洲車,以德系車為例,在零件的淬火上仍然采用以前的火淬工藝,即將工件充分加熱到要求的溫度,然后在要求的介質中冷卻,通過金屬本身的收縮來提高硬度。當然,他們也采用了更新的表面硬化處理,但相對來說,用料更考究,做工更扎實。可以說,歐洲車傾向于以性能和耐用為賣點。
相對于歐洲和日本,美國車不太在乎發動機。因為美國的文化關系,美國在二戰中一度成為世界強國。當時一般都是通過加大排量來增加動力。增加動力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舒適性,但由于經濟基礎雄厚,它并不太在乎耐用性和能耗。所以美國車是多么的寬敞舒適。只是在石油危機和經濟危機以及來自國外汽車工業的競爭之后,發動機技術才不得不發展起來。
所以,對于不同的國家,修復的成本和修復后的效果差別很大,有一個普遍實用的建議,就是用好機油,定期更換?!拘驴破嚈C械】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