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r戰神 日產gtr為什么被稱為戰神
為紀念第一代GT-R(Skyline C10)誕生50周年,日產與意大利著名設計工作室Italdesigh共同打造了一款紀念車型,命名為GT-R 50,以現款GT-R R35為基礎。全球限量50套,每套售價10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99萬元)。
不知不覺中,GT-R R35已經是十幾年前的車了。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這位“日本戰神(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的成長史。
GT-R的發展歷程
第一代Skyline GT-R (C10)
發起:1969-1972
特點: 第一款帶有GT-R 徽章的日產汽車。
日產歷史上第一款Skyline GT-R 車型于1969 年在第15 屆東京車展上亮相。當時的GT-R 還是Skyline。當時搭載2.0L DOHC S20直列6缸發動機,最大馬力160馬力,最大扭矩177Nm。
第二代Skyline GT-R (C110)
發射時間:1972-1973
特點:低產量,被收藏家奉為珍品。
第二代GT-R的外觀和動力都沒有太大變化,因為本身并沒有多少亮點,又恰逢能源危機。這是最平庸的一代GT-R。上市一年多就停產了,所以產量不大。從這一代車型開始,首次采用了一直沿用到R34車型的矩形大燈設計和四圓形尾燈組設計。
第三代Skyline GT-R (R32)
發射時間:1989-1994
采用:RB26DETT發動機+四驅,獲得“戰神”稱號。
長時間停產后重生的GT-R搭載了著名的RB26DETT 2.6L直列6缸雙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280馬力,最大扭矩353Nm。采用5速手動變速器,前后懸架為獨立多連桿。此外,它還擁有獨特的電控四驅底盤,扭矩可拆卸。
第四代Skyline GT-R (R33)
開始時間:1995-1998
特點: 過渡到巔峰的密鑰生成。
繼R32再次為GT-R爭光后,日產于1995年3月推出了編號為BNR33的第四代GT-R,同樣的發動機依然輸出日系最大馬力280馬力,但最大扭矩增加了15Nm到375nm,并采用五速手動變速箱。
第五代Skyline GT-R(R34)
1999年至2002年推出
配備: Skyline 最后的GT-R。
1999年1月,日產發布了新一代GT-R R34。這一次,RB26DETT發動機的增壓值接近2.0bar,最大功率為280馬力,最大扭矩提升至400nm,換用6速手自一體變速器。這一代還引入了主動四輪轉向。在眾多GT-R車迷眼中,這是最經典的一代。不幸的是,它在2002 年R34 Nr 版本發布后再次停產。
第六代GT-R(R35)
開始日期:2007 至今
功能:完全脫離Skyline,告別RB26DETT引擎。
在我們再次遇見戰神15 年后,GT-R 完全脫離了天際線,演變為一款純粹的跑車,而不僅僅是一款高性能房車。 3.8T V6發動機取代了之前的RB26DETT。 R35剛問世時風頭正勁,但隨著逐漸老化,其性能不斷被歐美跑車超越。新車什么時候來?你還會來嗎?
為什么叫戰神呢?
隨著《頭文字D》在國內的火爆,GT-R逐漸進入了中國車迷的視野。除了主角藤原拓海的AE86,納卡利伊的GT-R R32也成為了每一位車迷心中的神車。 “我要買GT-R”也成了家喻戶曉的梗。然而,GT-R為何被稱為“戰神”呢?這包括日產工程師對極致性能的不斷探索。
20世紀(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80年代后期,歐美性能車在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寶馬E30 M3、福特SIERRA(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 Cosworth等車型出現在眾多賽事的領獎臺上,卻幾乎看不到日系車的蹤跡。這時,GT-R Constant Air 誕生了。在澳門綠橋大獎賽中,車手長谷實昌宏駕駛著丑陋的GT-R R32獲得冠軍,落后第二名29秒。
然后就失控了。 在日本Super GT Group A比賽中,GT-R R32在三年內贏得了全部29場比賽。不僅如此,比賽結束后,1993年所有比賽的前六名全部被GT-R R32包攬,“戰神”稱號自此一統天下。
國際汽聯看到GT-R勢頭正盛,歐洲車企沒有一家能還手。最終他們不得不修改比賽規則,甚至于1994年停止舉辦A組比賽,這也導致GT-R在國際上處于弱勢地位。
日本國內雖然仍有大量GT-R賽車參加高級別賽事,但傳播度和影響力已遠不及90年代初期。
50年來,六代車型的更迭,造就了GT-R的傳奇歷史。俗話說“亂世出英雄”。一部讓車迷瘋狂的作品。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