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眾朗逸2018款
記得還在讀初中的時候,班里的英語老師因為上班路途遠,買了一輛車。那輛受歡迎的汽車是Lavida。當得知試駕的是朗逸時,真的覺得很特別。回顧這十年,我已經從一個汽車愛好者逐漸成長為一個汽車從業者。我的身份和角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我面前,卻仿佛一成不變,從未改變。十年,幾年,平靜。
外觀: 從百花齊放到家族式設計
早年大眾并沒有提出家族化設計的概念,所以每款車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與當今的設計潮流相比,只能說各有千秋。現在的朗逸可以說是大眾緊湊型轎車中的佼佼者,風格比較沉穩,和帕薩特(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的氣場頗為相似,沒有夸張的設計,非常謹慎。
現在的緊湊型汽車越來越大。軸距2610mm的老款朗逸也是標準的緊湊型車,但是現在2018款朗逸的軸距達到了2688mm。首都。
就感覺而言,我當然還是更喜歡老款圓滑的設計。撇開美丑不談,至少它是與眾不同的。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今天的汽車品牌似乎更注重歸屬感。雖然無法考證家族式設計的起源,但在我看來,不得不說是大眾帶來了這樣一波節奏。我知道很多人都在等“蜜桃寶貝”這個詞,但我不認為這一定是貶義的諷刺。從被市場認可的角度來看,大眾汽車無疑是成功的,無可反駁。
朗逸的設計真的讓人很難挑出什么亮點,尤其是那種走起路來沉著冷靜的球員,每一點都充滿規律和穩重。簡單地說,它所有的設計都被消費者接受。可以說毫無特色,但最氣人的是,你根本找不到什么重傷。
Interior : 溫馨的家,創新的裝修。
朗逸的內飾配色一看就是主打家居溫馨的品牌,整體的視覺效果真的非常不錯。讓人坐在車內感覺非常放松和舒適。設計明顯不同于舊型號。全新的家族化設計,更加強調年輕科技感。值得一提的是,這塊貫穿中控臺的裝飾板中間為黑色,兩端帶有漸變效果,一改以往的沉悶感。客觀來說,設計感比起過去有所提升,但還遠談不上顛覆。當然,作為一款主流家用車,這樣略顯中庸的設計也是很有必要的,得到主流審美的認可,也是銷量的保證。
大眾對于內飾的做工一直都保持著高水準,這臺朗逸也不例外,尤其是無縫拼接工藝,真正體現了德系品牌的扎實和嚴謹。優點說完了,缺點就不說了。事實上,我們真的不能稱贊材料。朗逸的內飾用料幾乎都是硬塑料,敲起來感覺很廉價。雖然塑料本身的質感還不錯,但塑料好歹也是塑料的,真皮拼接也不是奢侈。至少一些搪塑會讓它更有質感,對吧?
我們這次試駕的朗逸1.5L自動舒適版原裝6.5英寸觸控屏,兩側有實體按鍵和旋鈕,支持CarPlay和MirrorLink手機互聯。功能上可以滿足日常使用,但不支持手機APP互聯、語音控制、車載導航等功能。本次試駕配備了一塊8英寸的顯示屏,右側的按鍵和旋鈕被取消,換來了更大的屏幕。此外,還增加了上述6.5英寸屏幕不支持的功能。
朗逸只有少數車型配備了自動空調,而1.5L車型全系配備了手動空調。雖然在使用上有所欠缺,但考慮到入門車型的需求和成本控制,這樣的配置表現還是可以理解的。實體按鍵和旋鈕阻尼感不錯,操作也比較簡單。熟悉后即可實現盲操作,冷卻速度和靜音表現也能令人滿意。
作為一款家用車,舒適性自然應該是朗逸的優勢所在。天窗、真皮座椅、四門一鍵升降窗等基本配置全部拼裝,非常舒適便捷。遺憾的是座椅調節是手動的。如果能給主駕換成電動調節的真皮座椅,我覺得還是值得的。畢竟,除了視覺效果好之外,仿皮材質在柔軟度和透氣性方面不如面料真實。
:1.5L的功率足夠家用了。
我們試駕的朗逸搭載的是1.5L自然吸氣發動機,屬于EA211系列,也是大眾的入門級發動機。參數方面,相比1.6L發動機,功率有所提升,但扭矩有所下降。全新的1.5L排量一方面迎合了新的消費稅政策,另一方面0.1L排量的降低理論上可以提振經濟。
傳動部分匹配來自愛信代號AQ160的6AT變速箱,有S擋和手動模式,日常駕駛完全夠用。
發動機的輸出非常線性順滑,但我覺得更多是因為這臺1.5L發動機的功率和扭矩并不大。不管油門深淺,加速感基本一致,慢但夠穩。在加速平穩的情況下,變速箱的升檔非常激進,是一種非常經濟的調校方式。起步加速很順暢,順暢舒適,舒適性表現不錯,但提速的感覺實在是不好。佛教有兩種人生,一種是主動選擇,一種是自愿選擇。開1.5L的朗逸就相當于選擇了后者。
戲弄和玩笑到此結束。老實說,朗逸的1.5L+6AT動力總成在燃油經濟性和乘坐舒適性方面確實表現不錯。加速體驗雖然不夠好,但與眾多競品1.6L發動機基本處于同一水平。如果你對動力有追求,那么1.4T當然是最好的選擇。綜合各方面因素,1.5L車型可能是最受歡迎的版本。
變速箱的優先級顯然是兼顧平順性和經濟性,升檔很主動,降檔很勉強。當你深深地踩下油門時,它似乎想讓你以速度爬得更快。只有堅持強硬的態度,才會主動降檔提速,在S檔模式下會有所緩解。但從目前來看,這臺1.5L發動機的動力儲備是有限的。即使強行提高速度,加速度也不會有明顯的提升。與其陷入束手無策的窘境,不如放慢腳步,穩住陣腳。
朗逸基于MQB平臺打造,成本可控。懸架采用前麥弗遜后扭力梁結構,與同級別產品處于同一水平。操控感很適中,各方面的表現都很均衡。在平穩舒適的駕駛中很難找到任何亮點或特點。轉向比較準確,間隙小,但是車頭的動作會比較慢,為了舒適應該是有意為之。堅固的底盤感很強,不出意外還是大眾口味。
空房間:乘坐舒適,儲物豐富。
一路走來,朗逸大幅升級了尺寸。身高180cm的體驗者坐在前排空非常舒服,頭部空得益于天窗的存在,還能拿到兩拳的余量,非常搶眼。座椅的舒適性和支撐性都很好,非常符合它家用車的定位。
前排的儲物空間也很豐富,包括門板、中控臺下方和后側的杯架以及扶手箱。每個部分都有大量的空房間,非常實用。
朗逸在空之間的后座表現基本令人滿意,空之間的腿部表現出色,坐后有兩個拳頭,坐墊的寬度和柔軟度也很不錯。頭空之間的表現略顯吃力,只有一拳比較豐富,略顯緊湊。中間部分的站臺凸起較高,寬度一般,坐在中間座位的乘客會感覺不舒服。
由于后排沒有扶手,舒適性和儲物能力必然會打折扣。好在車門儲物槽和座椅背袋基本可以滿足日常使用,只是還不夠豐富。后排配有獨立空出風口,預設了兩個U口,可以方便后排乘客給手機充電。
朗逸后備箱容積達到了510L,座椅支撐比例放倒。放下后空之間的空間可以進一步擴大。雖然有點遺憾不能在空之間形成平面空間,但是滿足日常家居需求還是沒有壓力的。后備箱空很整潔,這輛試駕車還配有后備箱墊,更方便存放和清理東西。空介于常規之間,體積大,而且座椅還支持比例放倒,這樣的性能對于一輛緊湊型家用車來說,真的沒什么可挑剔的。
安全:滿滿的誠意
安全方面,朗逸誠意滿滿。就連1.5L全系入門車型的配置也挺有意思的,尤其是AEB剎車輔助系統,很厚道。基本配置方面,安全氣囊、氣簾、胎壓監測、倒車雷達一應俱全。可以說除了倒車影像,幾乎什么都有。上坡輔助和自動泊車對駕駛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也有很大的幫助。可以說大眾這次是真的厚道了。
總結: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http://ueimg.3conline.com/pcauto/pc/art/w/aboutCar/1.0.0/images/wechat.png)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http://ueimg.3conline.com/pcauto/pc/art/w/aboutCar/1.0.0/images/wechat.png)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http://ueimg.3conline.com/pcauto/pc/art/w/aboutCar/1.0.0/images/wechat.png)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http://ueimg.3conline.com/pcauto/pc/art/w/aboutCar/1.0.0/images/wechat.png)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