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飛汽車為什么停產
微車市場根基不穩
提起哈飛,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微型車。 2000年,哈飛微車年銷量達到12萬輛,居微車企業第二位。然而,幾年后,盛世景象發生了變化。 2008年后,哈飛的銷量急劇下滑,甚至停產。
做出這樣改變的,不是別人,正是哈飛本人。 2001年,哈飛正式進軍轎車市場,將一款還不是特別成熟的產品作為試驗品。在微車主力市場之外投入一些精力造車無可厚非。可惜產品基礎不穩,拋出的產品并沒有得到預期的市場反饋。
反觀同樣是微型車的上汽通用五菱,在2010年正式推出首款轎車,在哈飛覬覦轎車市場份額的時候,五菱卻站穩了腳跟。同樣的例子也可以在長城上看到。作為SUV領域的領軍品牌,長城的第一款車是在2008年推出的。反觀哈飛,貪得無厭,只能得到慘淡的結局。
遇到不合適的人,代工的好處就埋沒了。
縱觀國內外市場,品牌之間的并購在軍人家族中屢見不鮮。而且,相當一部分品牌在合并后迅速走上了被凍結的道路。例子不勝枚舉,被高露潔藏起來的:三消,被黃鳳英收購的丁佳怡等等。
同樣的戲碼也發生在哈飛和長安之間。收購哈飛后,承擔了長安品牌汽車產品的代工工作。雖然從商業角度來看,代工可以幫助哈飛暫時盈利,但實際上卻是在慢慢扼殺哈飛品牌。那時的哈飛就像溫水里的青蛙,頭上戴著一頂軍工轉型企業的帽子,沉浸在“只求溫飽”的狀態中,有些茫然,直到再也無法掙脫。 2009年以來,一心為別人做嫁衣的哈飛業績下滑迅速,虧損逐年增加。多次停工和裁員。
長安之后,哈飛將迎來新東家,長安福特。可惜這次我好像不想了。從一開始,就傳出大規模裁員的消息,要求老哈飛員工重新競爭就業。對此,哈飛官方發表聲明稱,公司不支持閑人,但筆者在各大招聘網站上看到了哈飛近期各個職位的招聘信息。可見減員止血是假的,大換血是真的。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并購目的。哈飛代工的命運,似乎從第一任車主簽約時就開始了。作為合資企業,長安福特只是把代工做的更徹底。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自古商賈爭霸,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并購都是死路一條,被并購后的命運還是要看自己。汽車圈的五菱,合并——上汽通用五菱后,至少還能保有自己的品牌。 2004年,日化圈回購10年后,前任運營商開始重塑隱藏多年的美加凈品牌。
一個品牌的衰落和消失,有很多復雜的原因。哈飛的衰落,比追責吸取教訓更有價值。當前汽車市場的特點是產能過剩和競爭激烈。相信各種并購也會上演。哈飛有現在的結局。雖然可以說長安只是想把哈飛當成代工廠,但哈飛本身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哈飛有開頭提到的更多員工的勇氣和品牌意識,相信還是有機會東山再起的,無論機會大小。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