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出臺促進汽車消費新政策,國內車市或將迎來春天,百姓有話說
面對起伏不定的國內車市,一方面有車企遇險,另一方面也有車企遇險
國內汽車消費需求不足。今年以來,國家也出臺了鼓勵汽車消費的相關政策,通過稅收調整緩解了汽車生產企業的壓力。
比如,今年年初,有關部門出臺了一些農村汽車政策:對同時購買新車的車主給予適當補貼;不斷優化新能源汽車補貼結構;推動農村汽車升級換代等。同時,國家今年將增值稅從16%下調至13%,減輕了汽車企業的稅負壓力。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號文,指出了釋放汽車消費潛力、探索放寬或取消限購的具體措施。支持購買新能源汽車,促進二手車流通。同時,加強財稅金融支持,降低流通企業成本。此外,取消成品油批發倉儲資質審批,發放成品油零售資質審批。
政策一出臺,也引起了眾多網友的熱議,但也道出了消費者的心聲。讓我們來看看很多人對汽車消費的看法。
首先,很多消費者表示,買新車需要交比較高的稅,如果可以取消或者減免,促進汽車消費。比如新車購置稅、船舶使用稅、強制保險、尾氣檢測費等,一輛10萬以上的車,光是這些稅費和保險費就要上千元。
其次,鑒于車輛年檢手續復雜,費時費力。很多消費者可能會選擇多花錢,找所謂的黃牛做代理。在省時省力的同時,也增加了一筆開支。因此,私家車年檢是很多消費者頭疼的事情。如果能取消私家車年檢,消費者的購車熱情自然會高漲。
此外,雖然燃料價格目前在上漲或下跌,但總體價格仍在上漲。面對不斷上漲的燃油價格,許多消費者表示出租車比自己開車更經濟。甚至有消費者表示,這款車買得起,但幾乎買不起。
此外,近年來,為了治理污染,全國各地紛紛出臺限號限行的政策,引起了很多消費者的不滿。其實一個月也不能開幾天車,但買車交的稅是不減的。這能平衡消費者的心理嗎?目前,很多地區交通擁堵,自駕出行十分不便。在某些地區,一些黃金地段的停車費非常高。購物數小時后,您可能需要支付數百美元的停車費。
寫在最后
參考一些發達國家的汽車發展經驗,當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出現飽和狀態。經過20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國汽車市場逐漸飽和。按照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律,一些技術落后的品牌肯定會被淘汰。雖然國家支持汽車消費而不是讓落后產能重新進入市場,但如何讓消費者買得起、好用、出行才是人們最想看到的。
(本文由文武巷新媒體工作室原創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文武巷: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