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的汽車
單車智能+車路協同,為無人駕駛上“雙保險”
在江蘇軟件園,中汽創智正在進行無人駕駛測試,多個品牌的無人駕駛汽車在這里輕快奔跑。中汽創智智能駕駛開發部副總經理司勝營介紹,當前無人駕駛技術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單車智能技術,以特斯拉等為代表;另一種是中國特色的車路協同技術。中汽創智選擇了齊頭并進推進這兩個技術,相當于為無人駕駛汽車上了“雙保險”。
司勝營打了個比方,車身裝載的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十多種傳感設備,相當于車輛的“眼睛”,它們敏銳捕捉車輛的行駛數據、環境數據。車輛內部配備的自動駕駛預控制器宛如車輛的“大腦”,精準分析車輛和道路感應設備捕捉的信息,做出決策,下達指令。因為有先進算法、控制器等的輔助,無人駕駛汽車的預判、應變能力甚至超過了人類駕駛員。
首批無人駕駛網約車預計年內投放
經過兩年多的測試,中汽創智的無人駕駛車輛選擇以網約車為突破口,走進百姓生活。近期,中汽創智宣布攜手T3出行聯合打造自動駕駛網約車服務,T3出行運營調度平臺內測已經開啟,汽車測試里程已超過2萬公里。
司勝營描繪了無人駕駛網約車的應用場景:“T3出行的APP里會增加一個無人駕駛網約車板塊,點點手機,即可預約,APP會設定固定的起始站點。”首批無人駕駛網約車由中汽創智聯手一汽、東風、長安合作定制,預計在今年底前投放約20輛,在江寧開發區約16平方公里的范圍內試運營。此外,中汽創智還將推出3輛無人駕駛巴士,在江蘇軟件園住宅、辦公區點對點接駁。
站上“風口”,還需打破“技術先行,法規滯后”瓶頸
目前,雖然深圳、上海浦東、北京等先后發布了地方性立法或征求意見稿,但在國家層面,尚未推出相應立法。尤其是目前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突飛猛進的無人駕駛技術之間仍然存在不匹配的問題。因此,“合規”仍是國內無人駕駛網約車前行路上的痛點,整個行業都面臨“技術先行,法規滯后”的問題。
司勝營透露,當前無人駕駛汽車測試主要是各地政府在推進。大部分地區無人駕駛汽車上路需配備安全員。推動無安全員的無人駕駛落地背后有復雜的統籌工作。他說:“從未來趨勢看無安全員的無人駕駛網約車一定是終極目標。”
但新生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和法規的雙驅動想真正站上風口還呼喚在立法層面不斷完善。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