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的類型都有哪些?
電動汽車驅動電機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交流異步電機:
結構包括定子、轉子、電機軸、前后軸承、端蓋、位置傳感器、溫度傳感器、低壓線束和高壓動力線束等。
工作原理是定子提供旋轉磁場,轉子通過感應渦流產生電磁轉矩,從而旋轉。
優點是輸出扭矩調整范圍大,能在加速或爬坡時短時間強制提高輸出扭矩。
缺點是單邊勵磁,啟動電流大,能耗大,功率因數滯后,重載易過負荷,結構復雜,控制技術要求高,制造成本高,功率密度相對低。美國研制的電驅動汽車多采用交流異步電機。
永磁同步電機:
結構包含定子、轉子、電機軸、前后軸承、端蓋、冷卻水道、位置傳感器、溫度傳感器、低壓線束和動力線束等。
工作原理是定子提供旋轉磁場,轉子永磁體提供磁極,二者形成回路,轉子跟隨定子磁場同步旋轉。
優點是體積小、質量輕、功率密度高、能耗小、溫升低、效率高,動態響應性能好。
缺點是永磁材料脆硬,易碎裂,在電機使用和過溫時會出現磁衰退,造成動力下降。在亞洲和歐洲新能源市場應用廣泛。
開關磁阻電機:
主要包括開關磁阻電動機本體、功率變換器、轉子位置傳感器及控制器四部分。
工作原理是通過控制定子繞組的通電順序產生磁場,吸引轉子轉動。
優點是結構簡單可靠,啟動性能好,效率高,成本低,調速范圍寬。
缺點是轉矩脈動大,噪音大。目前在一些小型電驅動車輛上使用。
集中式驅動電機:
與傳統車橋相似,驅動車輪需通過過渡零部件,如減速器、傳動軸等。
存在起步或爬坡時低扭不足、體積大、傳動效率不高等缺點。
目前市場主流是集中式驅動電機+傳統車橋,可減少研發費用。
輪邊式驅動電機:
至少需兩臺驅動電機,布置在車橋兩側,通過側減速器和輪邊減速器實現減速增扭來驅動單個車輪。
與集中式驅動電機不同,輪邊式對整車底盤布置意義重大,可使底盤更平坦,車身更有變化。
輪轂式驅動電機:
將驅動電機、減速器等裝在輪轂中直接驅動車輪,結構小巧,省去差速器、半軸及變數裝置,提高了傳動效率。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