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全合成機油
全合成機油是指通過化學合成方法制得的潤滑油。它以酯類或聚烯類完全取代礦物基礎油,再搭配添加劑。
其歷史可追溯到 1943 年德軍虎王坦克配備的采用聚α-烯烴的潤滑油,還有美國研發的以酯類為主的全合成型潤滑油。
1973 年,荷蘭皇家殼牌公司研發出超高黏度指數加氫異構油和極高黏度指數全加氫異構油,成本低于聚α-烯烴,性能接近,成為新一代化學合成油。
1999 年之后,VHVI 和 UHVI 被認可為合成機油。進入 21 世紀,包括美孚等廠商在合成潤滑油產品中加入 Group II 基礎油作為全合成產品銷售。
真正科學意義上的全合成機油主要有兩類,一是通過化學反應將原油中的瓦斯氣或天然氣分散出來的乙烯、丙烯煉制成大分子組成的基礎液,即 Poly Alpha Olefins;二是以酒精和脂肪酸為基礎材料經化學縮聚反應合成的酯類全合成機油。
全合成機油有諸多優勢,能降低潤滑油損耗,促進發動機有效運轉,延長換油周期。其粘度指數高,為發動機提供更好的潤滑性能,更好保護發動機。
機油分類主要有礦物機油、半合成機油、全合成機油,全合成機油是最高級別。全合成和半合成最大差別在于使用溫度更廣,期限更長,同樣油膜要求,合成油可用較低黏度達成。
合成機油是人工制造,制作時選用各種天然物質化學分解再合成,可根據用戶要求改變成分。嚴格來說,100%PAO 或 100%PAO 與酯類復配生產的機油才是全合成機油,但 1999 年嘉實多與美孚官司后,國際上把 3 類基礎油調和的機油也叫合成機油。
機油由基礎油和添加劑組成,基礎油占 70%至 95%,其好壞很大程度決定機油質量。按照國際通行的 API 分類標準,基礎油分 5 類,1 類基礎油從原油純粹物理提煉,基本不適用于汽車發動機潤滑油,主要用于工業潤滑油。2 類基礎油采用加氫裂解工藝,是常用礦物型潤滑油的基礎油。3 類基礎油采用高度加氫裂解或加氫異構工藝,指標優于 2 類,其中 3 類+性能接近 4 類 PAO 基礎油,但低溫性能和抗氧化性有差距。
全合成機油基礎油人工合成,性能好,壽命長,價格貴。
機油是發動機血液,在發動機內起潤滑、清潔、密封、緩沖、防銹、散熱作用,運行時在部件表面形成油膜防摩擦,過熱會損傷發動機。
機油長期使用性能降低需定期更換,每次更換要一起換機油濾芯,購買時要選大品牌正品并從正規渠道購買。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