轎車輪轂是如何制造的?
轎車輪轂制造方式主要有鍛造、鑄造和旋壓三種。
鍛造又能細分為重力鑄造和低壓鑄造。重力鑄造是把液態合金倒入模具,依靠重力自然成型,成本較低,工藝也相對簡單。
低壓鑄造則是通過低壓把液態合金壓進模具,這樣產出的輪轂金屬密度高、強度高,還能做出復雜的形狀,安全系數高,在鋁合金輪轂制造中應用廣泛,成品率和自動化程度都不錯。
鑄造是把加熱的合金在高壓下壓成輪轂粗胚,之后再進行二次加工。雖然輪轂表面大多是簡單粗糙的線條,但強度有保證。
旋壓工藝對壓力和溫度有嚴格要求,通過旋轉和擠壓,讓輪轂和輪輞的局部結構得到延伸。這樣制造出的輪轂強度好,還能有效減輕重量,做到強度和輕量化兼顧。
轎車輪轂的材質多樣,常見的有碳素鋼、球墨鑄鐵、合金鋼以及鋁合金等。
碳素鋼輪轂一般由碳素鋼輪盤和圓柱形輪輞焊接加工而成,上面的一些圓孔能改善剎車輪盤通風,價格較低,能滿足一般動力機車。
球墨鑄鐵綜合力學性能強,常被用于制作輪轂。
合金鋼具有高強度、高塑韌性等優點,常通過已成型輪緣及輪盤焊接來降低重量。
鋁合金輪轂備受青睞,它比鋼輪轂輕30%到40%,轉動慣性小,能提升汽車加速性,制動耗能少,節能效果好,而且振擺和振動小,精度高,與輪胎分離性好,能讓車體重心穩,駕駛性能佳,散熱性能也出色。
在鋁合金輪轂制作工藝中,鑄造工藝花色多、適應性強、成本低,包含重力鑄造、擠壓鑄造、低壓鑄造和壓力鑄造等。
鍛造工藝加工量小、尺寸精確、強度高、抗蝕性好且重量輕,受力方向與晶粒流向相同,韌性和疲勞強度高,每個輪轂力學性能相同,表面沒氣孔,易處理,涂層均勻美觀。
此外,還有壓鑄工藝,采用壓鑄工藝生產的鑄件組織致密、機械性能好等,但傳統壓鑄工藝生產的鋁輪轂有不能通過熱處理提高性能等缺點。近年來出現的充氧壓鑄法等無氣孔壓鑄新工藝則彌補了這些不足,國外已廣泛用于鋁輪轂生產 。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