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開車經常會被加上一些莫須有的罪名,這是我的親身經歷。記得剛拿到車牌時,當我激動地把這個消息發布在同學錄上時,得到的跟帖是“又一個馬路殺手誕生了”、“你分明是兇器上路嘛”……如此多的稱號之所以加到我身上,經過我兩年來的開車經歷得出的結論:無它,只因為我是女人!
車是男人的玩具,這一點似乎是不容置疑的,兩個男人湊在一起,話題繞到車的機率之大絲毫不會低于兩個女人討論衣服的機率;而女人對這種機械部件無從下手的茫然感也絲毫不會輸給男人在服裝店里的不知所措。 第一次坐女人開的車是在實習的時候,一位關系很好的姐姐剛買了車,于是我倆便興奮地上路了。在當時,我完全是個車盲,因此一路上都在盲目表揚她開得不錯,她也自我感覺不錯;可是晚上回來的時候問題就出來了,我們的車里里外外一片漆黑,可別人的車前面似乎都是一條光明大道,她緊張地把速度幾乎調到了20公里,而我這個車盲除了安慰她不要緊張實在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其實人人都看出來了,她沒有開車燈,我們就象鬼子進村一樣摸黑走了大半的路程后才發現這個根本性的錯誤,這次經歷讓我很長一段時間對晚上坐車都懷有深深的恐懼。 第一次光明正大的自己開車是在買了車后,老公無論我如何軟磨硬泡,都堅持買了一輛手排檔的車,所以當我在路上不停地因為緊張而死火后,我把所有的怨氣都撒在了老公身上,我認為所有這些問題的出現,全在于他的決策根本性錯誤,才導致我一路上“回頭率”居高不下;而每次開車回家后的我,都會有一種虛脫的感覺。 經常在路上遇到前面的車沒有緣由地低速行駛,老公多數都會得出結論:這是個女人開的車。我雖然據理力爭,認為他實在過于武斷,但事實經常證明他說對了。 作為女人,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周圍男士們的冷嘲熱諷,我開始認真考慮女人開車是不是真的影響交通順暢這個比較深刻的問題,但經過我“敏銳”的觀察,我得出結論:真正影響交通的車禍,往往都是由那些車技嫻熟的男司機們造成的;而開車磨磨蹭蹭的女司機們,幾乎都是安全駕駛的典范,卻替男人背上了妨礙交通的罪名。女人對機械的先天性恐懼,導致女人在開車時都會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而她們的速度也永遠保持在限速范圍內,雖然距離限速“稍微”遠了一點,但卻保證了女人開車的安全系數大大增加,雖然小磕小碰在所難免,但卻不會造成車毀人亡的災難性事故;反觀男士開車,超過前面的車似乎才是他們出行的真正目的,而那種對車的操控感經常會讓男士們忘了自己正在駕馭的這個龐大機器隨時會對自己、對別人造成威脅。 如果承認生命的權利是人的第一大權利,那么我認為女人在維護這一基本權利方面做出的貢獻要比男人突出多了,因此,雖然我們開車慢,雖然我們遇到一點小故障都不知所措,但為了人人尊重的生命,我們雖慢猶榮!
-
|